玉山县六都乡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的做法与成效

19.01.2016  15:44

  ●玉山县政协调研组

  近年来,玉山县六都乡从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度融合示范乡镇”的目标出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不断创新“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取得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比翼齐飞的“双飞”效应。

  彰显新优势,观光农业初具规模。六都乡地处城郊,区位优势明显,高铁玉山南站、玉山县电商产业园坐落于此;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场面积达11万亩,古生物化石、三学寺、白鹭湖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栩栩如生。可圈可点的是一批能工巧匠,在国家出台土地流转、贴息贷款等富民政策的感召下,积极返乡创业。他们带回了江浙沿海开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把目光投向乡村旅游,创办了一批农场、山庄和企业。这些“农”字牌,依山而建,择水而生,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规模大。如农民柳林岳依托纱帽村三面环山、土地肥沃的优势,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800亩无公害果蔬、畜禽基地,年产绿色生鲜食品近万吨;二是品位高。农民汤小华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成功打造了一家集餐饮、住宿、棋牌、垂钓、果蔬采摘和自助烧烤于一体的清水塘度假山庄;三是特色明。农民沈武卫借助高铁玉山南站开通,租用了306亩山场和耕地,先后投入370多万元,建起新风尚农场,种植薰衣草、向日葵、荷花等10多种花草组合,每天赏花的人数超3000人次。杭州、上海等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成为带动玉山乡村旅游的“普罗旺斯”。

  培育新业态,“农家乐+”成了“香饽饽”。六都乡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样板示范等途径和措施,把“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头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高度融合。一是政策扶持。六都乡通过整合涉农资金3000多万元,着力解决基地的道路、供电、用水及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等问题,较好地缓解了启动资金吃紧的矛盾;二是产业引导。六都乡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花卉苗木、茶果蔬菜、畜禽养殖三大优势产业和八大种养殖基地,引进了浙江安吉三位客商在南阳村新建2000亩白茶基地,吸纳了120多农户加盟;三是样板示范。六都乡积极培育新风尚农场“农家乐+基地”、柳林公司“农家乐+电商”和清水塘山庄“农家乐+旅行社”的经营模式,通过算账对比、现身说法的形式,大力宣传“农家乐+”的经营理念和经济效益,不断激发种养殖大户加盟投入。目前为止,全乡已建起农家乐28家,加盟会员达360多户,安排就业1200多人,户均增收4800元。增添新动力,小康目标指日可待。六都乡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把绿色发展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曲”,按照“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企业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六都乡把三大优势产业和八大基地纳入“十三五”规划的主要考核指标,保障60%以上的涉农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上;二是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了推进精准扶贫“百千万·翅膀计划”的有效实施,六都乡引导鼓励贫困户用土地、山场入股“农家乐+”,并把每个“农家乐+”实体每年贫困户用工达200个以上、贫困户每年从中增收3000元以上纳入精准扶贫的主要考核指标,确保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六都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度融合示范乡镇”的重要平台,以“山”为背景,以“水”为元素,以“食”为题材,按照“一个新村点就是一处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一批生态文化村、赏花观鱼村,使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