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福:法律绝不是冷冰冰的  法治工作要牢记为民宗旨

24.01.2015  02:35

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

人民网南昌1月23日电 (肖成)为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人民网近期特别策划推出“百名地方官员谈法治”活动。1月23日,江西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接受人民网专访,畅谈对加强法治建设的看法和理解。

马玉福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治国理政的大转折、新起点,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深化平安江西建设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要把这些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振兴的具体行动,以法治引领政法各项工作,切实肩负起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责任。

决定》体现了党推进依法治国的锐意创新和信心决心

马玉福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既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又有实践层面的战略部署,释放出大量信息,呈现出许多亮点特点。其中,《决定》紧紧抓住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的许多事关法治建设全局的根本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给予了旗帜鲜明的回答,不少问题都有重大突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充分体现了党推进依法治国的锐意创新和信心决心。

法治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 要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各种矛盾纠纷

法治为民是推进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马玉福说,法律绝不是冷冰冰的,法治工作也要坚持群众路线,牢记为民宗旨。如果群众有问题需要司法帮助,但没有钱打“官司”,请不起律师,法治信仰将无从谈起。广大政法干警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是改革振兴事业的根本遵循。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马玉福表示。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改革大业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靠法治为改革护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我们要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用法治方式化解各种改革风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识,确保改革振兴有秩序、不走样。

去年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14万件 打造监所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平台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马玉福介绍,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赣州的目标,赣州着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专门出台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有力推进了“执行难”问题的破解,2014年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1.14万件,执结标的额16.41亿元,同比增长52.9%;全面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积极推动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市本级设立300万元司法救助资金已报市政府审批;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近几年全市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平均每年在3300件左右,法律援助事项3.2万件。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赣州紧紧围绕人民安居乐业,以强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创造性推进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马玉福介绍,赣州在全省率先打造监所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平台,全市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六统一”(统一接收、统一建档、统一分派、统一巡查、统一奖惩、统一宣告)机制,得到司法部和省综治委的充分肯定;投资3000万建立全省第一所九年义务制教育特殊学校,2014年9月正式招收179名有轻微违法和不良行为青少年,得到社会广泛赞誉,等等。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法治工作行家

促进社会和谐平安,既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马玉福强调,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

访谈中,马玉福表示,对于政法工作而言,公开是一条扁担,一头挑起公信,一头挑起公正。“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执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执法司法新机制,让执法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马玉福说,赣州是全国闻名的革命圣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将充分依托、利用好这些资源,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筑牢法治信仰。”马玉福还说,作为一名政法工作者,还应该不断加强法治学习,提升自身法治素养,努力做到对基础性的法律法规要“”,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要“”,履行职责必须掌握的法律法规要“”,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法治工作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