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合:别拿“数学符号游戏”当佳句

06.01.2014  12:08

  “INPUT(-∞,+∞),IF(-∞THEN+∞],ELSE+∞)”这是什么?这是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刚刚评出来的“三行情诗”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2014、1、4日人民网)

  有谁见过,数学符号不仅能写出诗歌,而且还能得大奖。据说,看到这首数学符号情诗,在场的评委都“惊呆了”,原因是,简单的几个数学符号,其中却包含深深情意。

  数学符号与情诗,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既不沾边也不搭界。有学生“借号发挥”,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许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然而,这首三行数学符号情诗,经过作者充满想象力的解释,再通过学校文学社代表添油加醋一番夸张,简直成了举世之佳作。三句数学符号居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反响,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曾料到。

  其实,对三句数学符号情诗,既无须大惊小怪,也没必要加以大肆渲染。应该说,这三句数学符号,只是学生别出心裁的试玩之作,其实质无非是玩个数学符号小游戏而已,不足为奇。对待这样一个小游戏,学校及评委没必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大。说到底,这三句词不达意的数学符号情诗,所表达的意思显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所谓的“这首三行情诗独具匠心,将数学语言与文学相结合,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爱情中需要双方共同付出”的评价更是不着边际,有无限拔高、盲目夸张之虞。

  可以说,这种靠个人凭空想象,东拼西凑合成的所谓诗句,犹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朦胧诗,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别人根本看不懂,只有作者本人明白其中的寓意。这样的诗句,其表现手法生硬羞涩,体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迷惘和生活的失望。试想,倘若以此类诗歌抒发情怀,岂不将学生们引入空想的境界而误入歧途?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诗歌的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在诗歌创作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繁荣诗歌创作的园地,无可厚非。但是,真实的思想情感流露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可偏颇。倘若把虚无缥缈当作创作的基础,将荒诞不堪的情节植入诗歌,甚至拿数学符号当作情诗,并大肆渲染,盲目推崇,无疑会把诗歌创作引入歧途,让学子们荒废学业,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