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合:打破教师终身制,功夫在“师”外

10.10.2015  15:58

  在重庆市部分区县,一个“定期注册”周期(5年)内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注册不合格,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是记者今天从重庆市教委召开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重庆市对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采取的举措,通过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打破教师终身制,建立一支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非常必要。

  然而,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绝非易事。试想,多年来形成的教育制度痼疾,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所谓的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不仅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冲突,也与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应该厘清思路,抓住重点,力求实效。

  首先,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退出上,还要在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上有所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的先决条件。没有前者,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就难以落到实处。

  其次,打破教师终身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关键是退出机制如何建立。比如说,重庆市规定,一个“定期注册”周期内连续两年以上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注册不合格,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这一切的重点,都落到了年度考核上,年度考核究竟如何考核?标准是什么?有谁来考核?等等。对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否则,所谓的打破教师终身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显然,要彻底打破教师终身制,建立起教师能进能出的退出机制,还需要在考核上下一番真功夫。唯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把考核与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有机融合到一起,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打破教师终身制的管理制度,形成和建立全新的教师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