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未名湖畔的遐想

12.09.2014  18:13

 

  北大、清华一直是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地方,每当寒来暑往两所校园都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学子,近距离感受两所百年高校的文化神韵。大学毕业30多年,我虽曾几次到过北京,但始终未敢轻易触碰这两座心中神圣的殿堂。2014年8月,我有幸参加北京大学与我市联合举办的“党政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因此获得与北大亲近的机会,成就了我与北大的一周之缘。

 

  报到那天,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地就来到北大,成为最早到达的学员之一。报到之后,我又迫不及待打开《北京大学校园地图》,快速浏览校园主要建筑分布、行进线路及主要景点介绍。“一塔湖图”、“七斋六院”、百周年纪念讲堂、邱德拔体育馆等景物在我脑海里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走近“一塔湖图

 

  “一塔湖图”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大图书馆。作为北大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也是每个到北大的人必游的景观。《北京大学校园地图》对“一塔湖图”作了如下描述:

 

  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生活用水,在此掘水井一口,井深164米,水质清澈,水源丰足,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水塔是当时为深水井专造的塔式水楼建筑,塔型仿照初建于北周时代的通州燃灯塔。因系美国博雅氏捐资兴建,故又称“博雅塔”。

 

  未名湖,她的名称是出自钱穆教授的灵感,它能以“未名”而扬名天下,却是因为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是他们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熏陶,让这湖水、这园林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灵气。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大流行: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若是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他不仅以雄伟壮观的建筑跻身北京大学著名的“一塔湖图”三景,更以博大精深的丰富馆藏、深厚绵长的精神魅力吸引着无数对知识的追求者。

 

  我与“一塔湖图”的亲近之旅是依“图-塔-湖”而行的。图书馆正门向东,两翼分别为南配楼和北配楼,他与北大东门连成一线,形成了一个开阔的视觉通道,站在馆前狭长的广场上,可以看到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名,金灿灿的大字与高大的建筑造型衬托出图书馆的磅礴大气;图书馆东北方向不远处、未名湖东南角一小片松树林中,矗立着巍峨的博雅塔,这座十三级的密檐砖塔已在湖畔默默守望了近一个世纪;穿过松树林就是大名鼎鼎的未名湖,她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燕园的中心,湖中一岛一鱼一石舫,颇有点睛之意。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则使她显得更加淡泊宁静。

 

  之后几天,我几度亲近“一塔湖图”,在感受“博雅精致、未名秀美、书馆磅礴”的同时,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看着不那么清澈的湖水,回想起未名湖畔花神庙前曾经令人尴尬的一幕……不免让我隐约担忧,再过若干年人们是否还能感受到美好的“一塔湖图”,但愿这只是我杞人忧天,毕竟谁都不愿看到那种“一塌糊涂”的远景。

 

  感悟“德才均备”与“敬业乐群

 

  除了“一塔湖图”,我还对两组建筑群产生了浓厚的兴起,一组是“七斋”,另一组则是“六院”。

 

  未名湖的北畔坐落着一组明清风格的古典建筑群落,分别是“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体斋”、“健斋”和“全斋”,它们映衬着湖光塔影、垂柳松柏,充满了诗情画意,典雅的斗拱屋顶和雕梁画栋更是吸引着众多学子和游人的目光。“德才均备体健全”历来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斋的名称也因此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其中,“德才均备”四斋曾是燕京大学男生宿舍,置于未名湖北岸,取“水北为阳”之意。其建筑风格雄浑有力,气势开敞豪放,非常符合男生阳刚的性格特点。

 

  与“七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静园六院,“六院”是指现北京大学静园草坪两侧的六处三合院落。六院地处未名湖之南,同样是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南为阴”之意。与“德才均备”四斋相比呈现出阴柔的美感,显得娇小玲珑而又幽静典雅。静园六院最初只有四座院子,分别名为“敬斋”、“业斋”、“乐斋”和“群斋”,这里曾是燕京大学女生宿舍。

 

  之所以对“七斋”、“六院”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两组建筑设计符合中国古代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德才均备”与“敬业乐群”常常被相提并论,不仅仅是这里曾孕育了无数大师先贤……更在于每每沉思:在飞速发展的当下,该如何善待文化遗存,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与利用,若干年后又该拿什么来承载“德才均备”与“敬业乐群”。

 

  领略“自由与包容”       

 

  未名湖是妩媚的,更是宽容的,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迎来送往一拨又一拨学子与游人。她的四周既环绕着厚重的历史,也充满着现代的气息,她是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放、创新精神的象征。

 

  在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中,纪念讲堂和体育馆最具代表性。百周年纪念讲堂是为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而兴建的,登上讲堂的不仅有专家、政要,也有学者、明星,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等;邱德拔体育馆是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体育馆“中国脊”的设计构思,是北大人文环境风格和乒乓球运动精神的融合。目前是集体育教学、科研、训练、比赛、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与北大依依惜别的日子……再见未名湖,我今生总算与她有了一周之缘。

 

 

  (作者单位:宜春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