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与滕王阁

11.08.2015  12:46

  □梅承鼎

  近日,我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南昌的滕王阁。滕王阁主楼高七十余米,共六层,十分雄伟。进去的第一层主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汉白玉石雕。雕塑中有三幅图画,正中主画是王勃立于赣江边志得意满的神态,好像正准备挥洒笔墨,写出惊世文章;右下幅是一个白须老人正和王勃在云中交谈;左下方是王勃坐在案前挥笔书写,在其左右,有几个人正含笑欣赏。

  这石雕有个传说:当年王勃正打算去海南看望在那里做官的老爸,忽然遇到了这个白须老头。老人说:据闻江西洪州府建有一座滕王阁,都督阎伯屿(人称都督阎公)正邀请天下文人墨客为其作序。你文采出众,何不去一试身手?王勃微笑道:我也听说了,但无奈此去路途遥远,征文就在明天,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老人说:如果你真的想去,老夫助你一臂之力。老人在王勃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忽然一阵清风吹来,王勃便进入了梦境一般。不一刻,待他睁开眼一看,果然已身处洪州府。

  次日,王勃来到赣江边,这里聚集了不少天下名士。王勃挑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不一会,阎公亲自捧着文房四宝,挨个请人作序,却无人敢担此大任。当阎公走到王勃的座前时,不料,王勃竟然接过了阎公的笔墨,从容地蘸起墨来。这让阎公心中很不爽。其实,阎公早就物色好了由自己的女婿作序。而王勃不知底细,竟然坏了阎公的好事。不过,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忍不住拍案叫绝:“此子落笔如有神助,真天才也!”

  王勃,因有了滕王阁而作《滕王阁序》,因此名扬华夏;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延续千年。一千多年来,滕王阁因战乱或天灾人祸,遭毁共二十九次,又重建二十九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建得好。于是,千百年来,王勃与滕王阁已经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一体”了!

  行文至此,我又为都督阎伯屿的操守深表敬佩:他慧眼识英才,《滕王阁序》一经出炉,他便明确肯定,该文将永存史册,说明进士出身的他有极高的鉴赏能力。如果他心胸狭窄,即使王勃的文章在其女婿之上,他依然也可以利用自己一把手的优势压制王勃,按原定计划推出自己的女婿。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也正因此,我国古代的都督千千万,唯有他这个阎伯屿都督被世人永远铭记在心。

  不过,有一处必需纠正:几乎在所有的传说中都一致认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只有十三四岁,是个毛头小子。事实并非如此。据笔者翻阅史料考证,滕王阁建于公元653年,而都督阎公大搞“征文”则是公元675年的九月初九。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死于676年(虚岁二十七)。换言之,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已经26岁了。纵观七百余字的《滕王阁序》,不仅对仗工整,用词精到,而且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人生哲理及处世格言,其内容涵盖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量非常大,其中不少名句、名言一直被后人引用和传诵。若无深厚的生活功底和社会阅历,仅凭天赋和文采,一个年仅十几岁的神童,是很难创作出这篇传世佳作的。至于古人为何要把王勃的年纪缩小,那很可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崇拜神童的心理欲望,增强故事的可读性罢了。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