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与生命赛跑 为天平增辉
图为王勇到当事人家中办案。戴 越 摄
3月19日。赣东北依然春寒料峭。
在江西省铅山县永平人民法庭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个身着法官制服的中年男子,正在对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说着话:“一个两万七的案子,人家让了你一万二,就一万五千块钱,你还躲在外面四五年不还,”中年法官越说越激动,“你不要辩解,你开着私家车还说自己困难,你今天就是说破天也难过这个坎。”
越说越急的中年法官猛然停住了说话,随即爆发出一连串撕心裂肺的咳嗽,满脸通红,双眼圆睁,脖子上青筋暴突。
年轻人惊愕地看着这个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法官,沉默一会儿:“别说了,我交钱就是。”
中年法官名叫王勇,他是铅山县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永平人民法庭庭长。不时的剧烈咳嗽,是王勇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一幕。
一次误会,发现一个“吊瓶法官”
2013年10月,李森高从外地调任铅山县法院院长。履新伊始,正值中央要求狠抓党风政纪,李森高也决定从本院的会风抓起。
没几天,李森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周一到周四的三次会议,永平法庭庭长王勇两次称病请假,特别是星期四的审委会,身兼委员的王勇,再次缺席。李森高心里很有些不快,心想,我刚到任,正在整肃风纪,你就托病缺会,是不是故意挑战?他觉得,一个真正生病的人,现在应该在医院而不是在办公室。李森高不动声色,等会议结束后,他让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长郑燕艳,带上政工科的人立即赶往20里外的永平法庭,并且悄悄地吩咐她:到了法庭要见机行事,如果王勇真的生病了,就说代表院长去看他;如果不是生病,就回来如实汇报,党组正好拿他做反面典型。
郑燕艳带人赶到了永平法庭,这个时候王勇正在庭长室里一边打吊瓶,一边在给当事人做调解。
得知真相后,李森高多少有些感动。他对这个庭长开始留心起来。不久,他调查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年庭长领导下的法庭,10年来办案1220多件,居然保持着调解率、撤诉率82%,审结率、执结率100%和无改判、无差错、无投诉、无缠诉、无发回重审的记录。
让他更加诧异的是,王勇竟然还是个六级伤残军人!李森高做医生的妻子告诉他,六级伤残基本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而且如果不注意保养,极易发展为肺气肿进而导致内脏移位、危及生命。
这一夜,李森高通宵未眠,他想搞清楚,王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20多年的艰苦法庭生活他又是怎样走过来的。
不久,有关王勇的信息点点滴滴地汇聚过来,连成线,汇成片,慢慢地完整起来。
1987年11月,18岁的王勇从一个中专学校毕业后投身军营,成为福建某部侦察连的一名侦察兵。他训练刻苦,表现优异,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并得到旅里的嘉奖。然而,严酷的军事训练也使王勇积劳成疾,严重的双下肺支气管扩张让他住进了医院。
1991年,王勇带着“六级伤残军人”证件退伍到地方。按照有关规定,六级伤残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可以在家休养,也可以找一个清闲岗位边工作边调养身体。选择单位的时候,民政局的同志开玩笑说:“都六级伤残了,在家里领工资就是了。”王勇说,我选择去法院。民政局的同志有些惊诧,法院工作又忙又累,你吃得消?王勇笑笑不说话。到了法院,王勇隐瞒了自己伤残退伍的情况,向政工科长请求去法庭工作。王勇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法院,是因为法官穿制服戴大盖帽很威严,选择去法庭,是因为他听说,法庭虽然条件差工作累,但最能让人长本事,也最能锻炼人,何况当时法庭人员紧缺。
然而,让王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前后就干了20年。而且在这20年中,身患双下肺支气管扩张的王勇,常常是一边挂着吊瓶,一边干着工作。
“说他‘吊瓶法官’一点也不为过”,谈到王勇,在永平镇街上开个体诊所的医生毛志诚告诉记者,王勇在换季或者劳累过度时都要吊针,每年都有七八次,每次吊针短则六七天,长则半个月。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他都是从县医院开好药,拿到法庭让毛医生给他打。由于诊所忙,没人守他,只好由王勇的同事帮助换瓶、拔针。现在,他法庭同事们个个学会了这些护士技能。
一起纠纷,群众认可了“钢板法官”
6年的法庭锻炼,王勇从书记员干到助审员,由于工作出色,1996年,他被调到民事庭工作。1998年11月,被任命为审判员,协助执行庭庭长工作。2001年7月,他被任命为执行庭副庭长。
2002年3月底,院里决定组建紫溪法庭。由于经济困难,这个新建的法庭没有现成的房子,没有车子,没有一分钱的拨款。派谁去?院党组讨论人选的时候,首先进入院领导们视线的是各方面综合素质突出的王勇,一直不知道王勇病情的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就王勇了。
去紫溪法庭报到的时候,王勇只领到院里给他一块法庭的牌子和一个法庭的公章。
揣着从家里存折里取出的几千元钱,王勇和同事徐旭东开始了工作,他们租民房、购桌椅、起炉灶,硬是在3天内让新法庭开了张。随后,王勇借了朋友的汽车,走村串户发名片、留电话号码、见辖区干部。他告诉村村寨寨的山区群众,你们的家门口已经办起了法庭,今后打官司再也不用到几十里外的镇里去了。
几天后,第一起案件在新成立的紫溪法庭开庭。这是一个离婚案,女方是原告,姓吴,50多岁,在外有了相好,便离家出走,与相好在外地同居,听说老家成立了法庭,便回家离婚,想在离婚后再与相好结婚。男方人老实,不想离,说她爱跟谁就跟谁,只要不离婚。而女方的相好也在等离婚,只待女方判离,他立马就跟结发妻子离婚。
开庭那天,法庭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全是人,就连法庭门外的大街上也站满围观的群众。只是与以往离婚案件旁听席上男、女双方分开两个阵营激烈对抗不同,这起离婚案,男方、女方、相好方的亲属一边倒地同情被告,反对原告离婚。
庭审进行的非常艰难。确实,两个人的法庭很难维持数百人旁听的庭审,何况,没有麦克风,在人声嘈杂的法庭主持庭审,只有靠大嗓门,才能勉强维持庭审秩序。
人声鼎沸。庭审中,王勇声嘶竭力地喊叫让他的患病的支气管火烧火燎。几个小时的庭审既紧张又漫长。原告十五、六岁的女儿一声声“妈妈,别离婚呀”的哀求和原告丈夫痛苦地一遍遍地揪自己发头和撞墙,一次又一次地催发法庭内的群众群情激奋,多少次,冲动的人群冲向原告,被王勇一次又一次地喝退。
庭审刚结束,情势又突然逆转。随着人群中“捆上这个不要脸的女人,押回家”地一声喊,被压抑着的怒气终于象山洪般爆发出来,人群山呼海啸般冲向原告,要把她押回夫家。
“大事不好!”王勇心中大惊,他知道,如果原告被被告亲属劫持,后果不堪设想。他和小徐迅速拉着原告迅即离开法庭。
叫骂,围堵,拉扯,王勇一边用身体护着原告,一边厉声呵斥着快要失去理智的人群。一些群众见状便大叫:“这个狗官一定得了这个不要脸女人的好处。”于是,口水、撕扯劈头盖脸朝王勇他们而来,甚至,一些人人趁他不注意,在他的腿上、脚上用力地踢上几脚。
王勇一边躲闪一边瞅准空档突围。从法庭到车站的一华里多路,王勇用了近半个小时才将原告护送上车,交待司机迅速驶离,并一直同车护送到永平。
10天后,满心绝望的原、被告亲属等来了法庭判决:不准原告与被告离婚。三方当事人喜出望外,原告的家人说,法庭判的好。被告的家人说,法庭判的公。女方相好的家人说,法庭判的硬。紫溪街的老百姓则说,这个法官办案“钢板”(铅山县土话,硬直公正的意思)。三方的家人还一致说,早知道法庭会这样判,他们也不会闹法庭,更不会踢他打他。
12年后,住在法庭对面的紫溪街道居委会主任余雯,对当年开庭的情形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多亏王庭长镇得住场子,该安抚就安抚,该发威就发威,特别是散场的时候,那是拿命去护那女的,要不那女的不知被人给撕成什么样了。说来也怪,这个案子以后,紫溪法庭的很多年没有发生过闹法庭的事。“因为大家都相信:法庭办案一定很‘钢板’”, 余雯深有感触地总结道。
一场冲突,缔结一份生死情谊
1994年7月,刚刚熟悉办案工作的王勇接到一个任务,到浙江温州去办理一案离婚案。
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案件。被告方吴某,重朋友、轻家庭,而且常常喝酒打老婆,女方受不了,到永平法庭起诉。男方当时在温州打工,女方说,我带你们去送传票。
去之前,王勇已经作了风险评估。他想,男女双都是自己的老乡,而且男方还是他弟弟的同学,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这年7月21日早上6时,王勇和陪审员钱忠海带着原告风尘仆仆地来到温州瓯海的一个小镇,找来了被告吴某。
平常在自己面前大气都不敢出的老婆,居然敢带着法官到温州来找他离婚,这让很要面子的吴某感到很丢份,他当场扔了诉状和传票,抓住老婆就打。还不解恨,他一把揪住用身体护着原告的王勇,撕了他法官制服上的肩章,左右开弓,连拳头带脚暴风雨般地向王勇倾泻,一边打一边叫:“要想离我的婚,先准备好六口棺材”。
王勇死死地抱住被告,让女方迅速脱身。
然而吴某却没完,他带着一把刀,一家旅社一家旅社地寻找他们。晚上7时许,终于在一家叫做“平安旅社”的地方找到了他们。
一见女方,吴某就打。旅社老板立即准备打电话报警,吴某指着老板大吼:“有种你就报警,我最多关15天,出来后烧你的房炸你的店。”旅社老板顿时蔫了。
从晚上7时到11时,吴某缠着王勇他们,大闹旅社。旅社老板怕惹祸上身,一遍遍地央求吴某不要在他的旅社闹事。万般无奈,老板朴通一下朝王勇他们跪下了:“求求你们赶紧走吧,我一家老小还要活命啊。”
离开旅馆,王勇护着原告直奔火车站,买好票后立即躲到车站的僻静处,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生怕吴某又找过来,直到火车快进站了,才到候车室迅速上车离开。
然而,几天后,吴某从温州赶回老家,他踢陪审员钱忠海家的门,钱忠海报警后他又大闹派出所,然后端着大石头在王勇回家路上守他。一见着王勇就没命地追,一边追还一边喊:“有本事别跑,这个地方场面大,可以摆好几口棺材,今天我就跟你一人一口。”
最后他找到法庭,让王勇交出他的老婆,否则“今天一定要死人”。庭长愤怒,让铐人拘留。吴某也不示弱,他主动伸出双手。
一再选择隐忍的王勇这次依然选择退让,他请求庭长不要拘人,由他来处理,并且表示:“一切后果由他来承担。”然后,他找来吴某的亲友,让人劝走了吴某。
王勇的态度让庭长一顿臭骂。王勇仍然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做吴某的劝导工作。此后,案件以调解离婚结案。
“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况都后怕”,陪审员钱忠海跟记者回忆时说。
“我倒不害怕,”说起当初不强硬、不采取拘留措施,王勇说,吴某性格暴躁,情急之下不冷静,如果我们迎着风头上,只会酿成大祸,引发血案。虽然判决离婚很简单,也不违法;虽然拘留他也是依法办事,但是社会效果不好。
后来,听说吴某的父亲病危,王勇专程上门探望。几年后,吴某来法庭向王勇道歉,王勇留他在法庭食堂吃饭。
今年3月16日,当王勇再次赶吴某老家看望吴某和他老母亲时,吴某说,没有王庭长,就没有他的今天,兴许他早走在母亲的前面。吴某发誓,现在如果有人象他当年那样对待王庭长,他一定会拼命保护。
铅山县法院副院长郑燕艳告诉记者,永平法庭辖两镇两乡一矿,人口12万多,社情复杂,民风剽悍,象吴某这种冲突激烈的案件,起诉到法庭的每年也不下十起,但绝大多数都被王勇以和谐方式化解,由民事纠纷转化为恶性案件、刑事案件的基本上没有,王勇和他的同事们用滴水穿石的艰辛努力,维护了辖区的和谐平安。有意思的是,不少像吴某那样闹事的当事人后来还成了王勇的朋友。
一份捐助,彰显硬汉铁骨柔情
2013年8月26日,永平法庭接到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原告王某为被告建房,不慎从楼上坠下,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腰部以下瘫痪,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
王勇迅速立案,并赶去探望王某。王勇说,当时的情景让人十分难受:本应年富力强的王某,此刻脸色青黄满脸痛苦地躺在病床上。而他的老母亲、妻子、孩子满脸写着的是焦虑和无奈。王勇立即决定,快审快执。
几天后,原告的妻子心急火燎地赶到法庭,她告诉王勇,她的丈夫病情突然恶化,一天连一个蛋花都咽不下去,急等着筹钱治病救命。而此时作为被告的雇主早已举家外逃,不见踪影。
王勇当即安慰王某妻子,让她放心,法庭会立即处理。从法庭到原告家陈家寨只有十几里,等王妻坐三轮车回家的时候,王勇已在她家门等着她了。见了面,王勇拿出从同事那里临时凑齐的2000元,让王妻把人送到医院抢救。当天,王勇又把庭里另外一起案件的执行款12000元送到医院。案件审结后的几个月里,王勇两次抽空探望,每次都捐出自己的600元。
“没有王庭长,或许我老公的命早没了。” 王妻说,“有这么好的法官帮我们,我们家还有希望。”
王勇虽然常常给人捐款,但并不是谁都捐,他有自己的原则:傲暴(铅山方言,意即傲慢粗暴)的不捐,无理的不捐,有钱的不捐。比如借贷案件的原告,你都有钱借人了,还要什么帮助?他要帮的,常常是案子中老弱病残、执行无望的当事人。
其实,经常捐款的王勇家境并不富裕,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王勇的父母为了在经济上和料理家务方面帮助他们,把老家准备养老的5个收入不菲的店铺贱价卖了,在县城置房,和他们同吃同住。为了省钱,王勇常常提醒自己“钱要省省用,要省省用钱”(摘自王勇日记)。他长年穿制服,自己没有一件上档次的衣服。有一次,他儿子在县城货摊看到一把喜欢的枪想要买,他强拖着儿子离开。同事郑燕艳正好路过,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枪要15元,而他钱包里只有10元钱,郑燕艳掏钱帮他解了困。王勇的妻子经常见不到丈夫把工资拿回家,有时候也与他闹别扭。而他当派出所所长的弟弟出于职业思维,也感到奇怪:哥哥老向他借钱,是不是有情况?
慢慢地,一家人知道了王勇钱的去处,妻子也不闹了,选择了沉默,只是把一分钱当两分钱用,而弟弟则会一边帮哥哥,一边又劝说:实在太紧也就少帮一点。
王勇对弟弟说:“没办法,我就是见不得当事人可怜。”
这些年,王勇从微薄的工资里到底为当事人捐了多少款?王勇说,他也记不得了。
一个规矩,为的是让生命有质量
军人出身的王勇,虽然做了法官,但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开会、开庭、约谈当事人,他从来不迟到。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他的手机时间都比北京时间调快了6分钟。
王勇还有个习惯,每天早上6点左右,他必然赶往20多里外的法庭。为了他的这个习惯,70多岁的老父亲往往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为他煮好稀饭。为了不耽误儿子时间,不仅得为他先凉好两碗,还得提前烧好下稀饭的菜,“要不然他会喝两碗白粥就上路。”老父亲有些生气又有些心疼地跟记者说。
每天早上6点多,驻庭干警常常会在睡梦中被王勇一连串的剧烈咳嗽惊醒。开始的时候,一些新来的干警很不理解也很不习惯,难道庭长是属公鸡的?自己不睡觉还吵着不让别人睡?
久而久之,同事们慢慢理解并适应了解王勇的早到。原来,辖区群众住山区的多,而山里班车又少,群众往往习惯赶早班车到法庭办事,办完事后搭回程车回家上山干活,脱了一班车就得耽误一天。王勇早早地赶来,为的是在早上7点钟第一批当事人来庭的时候,就可以接待他们了。
弄清真相后,同事们再也不好意思睡早觉了,不知不觉地,全庭干警的生物钟也与王勇的合了拍。现在,差不多七点来钟,全庭就做好了上班前的一切准备,等着群众上门办事。书记员小江说:“王庭长的咳嗽声就象部队的起床号,每天早上只要听到他的大嗓门一咳,全庭立马就起床。”
王勇在庭里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去外地出差尽量选在双休日。在法庭工作十多年来,每次出差,几乎都是在双休日出发,而且路途中争分夺秒,马不停蹄,最快的一次,竟然两天跑了3个省,连跟他一起出差的年轻书记员小谭也直喊“吃不消”。
王勇说,选择双休日出差,一则可以避免把正常的工作日时间浪费在路上,二则也可以早日办完事回到法庭。因为法庭人少,一出差办案,庭里就少了人,上班的时候,如果群众来了,没有人办案怎么行?
定下这些规矩的理由,王勇心里有着自己的一本时间账:每天早2个小时上班,一周就可以比别人多出一个工作日;每次出差用上双休日,一年出10次差就比别人多出差不多一个月的工作日。
对于王勇的这本账,王勇的老父亲坚决反对。他很是生气地对儿子说:“你一个六级伤残的身体,干得比一个健康人还多还累,你这样能活多少年?”
王勇回答父亲:“雷锋20多岁就走了,可他干的事比正常人一辈子还要多。”
父子俩不欢而散。“这个儿子什么都孝顺,就是这方面不听我们的,倔得很!“王勇的父母无奈地向记者叹气。
一摞日记,满载的是人民公仆情怀
受父亲的影响,王勇从小就喜欢记日记。从参加工作至今的20多年里,王勇已满满地写了28本,其中在法院工作的时期,就有25本。在这些琐琐碎碎的记录中,有对工作的记载、对病痛的描述,还有的,就是对困难群众的牵挂和辖区和谐的守护。
2013年3月2日
晚20:30分左右,李某家新屋着火,财物损失达12万元以上!!!损失巨大,尤其是一个矿工家庭!自接电话后21:36分赶去。
水火无情呀!一场大火损失惨重,一下回到解放前!!我只能抽空陪陪他!四日三夜没洗脚了!连熬三个晚宵,自己也筋疲力尽了。
(这则日记说的是:2013年 3月2日晚,辖区永平铜矿一住宅区居民楼发生火灾,事主李某新装修才23天的新房被付之一炬,小两口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茫然无措时,有人告诉小李,打个电话给法庭王庭长吧,他经常帮人的。李某与王勇非亲非故,人家能帮咱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李给王勇打了个电话。王勇知情后,立即赶往现场,他一面安抚,一面为两口子在宾馆开了房,安顿安顿两口子住下,并拿出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给事主救急。
隔天,王勇再去探望,请小李夫妻俩吃饭,好生安抚。
再隔天,又去探望,又送上了1000元给小李买换洗衣服和生活日用品,帮着小两口解决眼前的困难。后来,公安破了案,原来是有人纵火。2013年8月,王勇又帮着小俩口通过司法确认来追究责任人的民事责任。目前,18万的赔偿款经多方努力,已经执行到位15万。小李夫妻俩又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2011年8月18日 晴天多云 27-38度
上(午)到花亭子村(了解)关于丁某某多次到镇、村要求养子赡养费未果(的事),镇要我庭帮忙解决。我庭上门做养子刘某和其妻张某工作。连续八次,刘工作勉强做通,但其妻不表态(刘某就不应允),真急人。男人怕女人,算什么男子汉!
2011年9月6日 多云 22---33度
上(午)又到花亭子村(处理)丁某某赡养费案(纠纷),在法庭未立案、未开庭的情况下,多次与村干部上门做工作,终将其养子刘某某夫妇工作彻底做通并付清全年赡养费,钱虽不多,120元/月,年1440元,(按)1450元兑现。哈哈,又解决了一桩诉讼前的赡养纠纷案。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天气:阴转小阵雨 9-17度
河口---永平---河口 14:01 ---18 ;00
下(午)赶永平镇政府参加医患纠纷协调会,周副县长主持,政法委、卫生局,公安干警60余人待命。后以30万协商解决。
(这是震动当地的一起医患纠纷。2010年3月底,50多岁的患者张某到个体医生刘某的诊所看病,吊针后不久突然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反应过激,将死者遗体抬入诊所,并抓住医生家属又打又骂,逼迫医生家属长时间下跪磕头,并强迫医生赔偿60万元。医生一家为了平息事态,多方筹钱,医生的母亲为了筹钱甚至还举着小脸盆沿街乞讨。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介入,多次做工作,但死者家属毫不退让。
5天后,县政府主持召开纠纷处理协调会,政法委、卫生局相关部门参与,同时向死者家属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在当天的会议上不能达成协议,已在镇政府集结待命的60名公安民警将采取强制行动。
法庭应邀作为重要部门参加会议。在参会前,王勇作了充分的准备。
协调会上,针对死者家属提出的超高诉求和领导提出的疑问,作了精心准备的王勇,沙哑着嗓子一项项进行说明,并不时翻出法律条文一条条予以佐证。
3个多小时的攻防进退,死者家属哑口无言,该案以赔偿30万一次了结。
会议结束后,医生家属拉着王勇的手说:“你让我们赔得明明白白,我们全家感谢你。”当地政府的领导说,法庭为当地的和谐稳定又立了一功。)
2013年4月1日:
我是个六级伤残军人,属丧失劳动能力之人,自己为何拼了老命工作?父母心疼、兄弟劝阻。妻子讲我:家中有我没我一个样。还经常讲我是个神经病!哎!自己太要强了,太要面子了!要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吴根发院长与他人多次讲到我,铅山法院最敬业的人是王勇。就为这一句话,累死也值得!最终会有那么一天,自己一定会累趴在工作中,但我绝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