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莉:谁来接续断裂的乡村文明?

27.03.2015  11:27

  随着青壮年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严重,一些地方环境遭到破坏,一些地方公益事业乏人问津,一些地方社会结构有所松动、社会风气有所败坏、伦理道德有所滑坡。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在社会的巨大变迁面前,面临严峻考验。(3月26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城乡一体化也一直在路上。虽说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乡村文明被割裂也成了摆在民众面前的现实问题。近日,一则关于老人因曾孙取名未按辈分悬梁自尽的新闻进入民众的视野,又一次冲击了民众的视听,如此激烈的反映为何?

  回想事件发展经过,在为曾孙办“满月酒”的时候,老人曾问及增孙的名字,其儿子告知他,增孙姓夏,取媳妇的姓作为名字的第二个字。就是因为增孙名字中没有带“”字,加之儿孙的自作主张,老人一时愤慨便上吊自杀。本来四世同堂的喜事随着老人的过世便成了一桩悲剧。

  按辈分取名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所以,老人坚持让曾孙按辈分取名字也无可厚非,但选择自杀的方式也过于极端。

  实际上,这起姓名之争更是家庭中新旧权威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子女外出打工,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更在思想和生活上已经与现代生活接轨,如果老人们再用遵守传统规则来约束孩子们也已不太现实,可是这种规则对于老人的意义十分重大,有的甚至超过了生命。

  于是,在新旧价值的交锋中,如何走出令民众困惑的境地引人深思。农业不会消失,农村不会消亡,农民不会绝迹,乡土社会一直是,也将永远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分。所以,整合新旧价值、促进代际沟通以接续断裂的乡村文明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