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想砍人”凸显名人言说边界的迷失

25.02.2014  12:12

  近日,因不满护士在女友手部“连扎四针”,而在微博上表态“想拿刀砍人”,拥有30余万微博粉丝的电视台主持人王牧笛遭到舆论批评,中国医师协会甚至向其单位发出公开信,称其“应该下课”。对此,王牧笛两度在微博表态,称对微博言论“深深懊悔”,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和网友诚恳致歉。(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已就“想拿刀砍人”进行了道歉,但“个别护士不负责任,态度傲慢”的前缀还是能让人读出某些小小的不情愿,而其女友“小兔”之前转发微博时“我刺痛得不行,她(护士)才发现边和人聊天边拔针,一句对不起都没有,人就走了”的情景补充更是令部分网友差点喊出“王牧笛挺住”。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在公众人物的言论尺度与言说边界这个问题上,目前不少网友甚至名人大V,都还存在诸多误区亟待厘清。

  诚然,如果王牧笛及其女友的叙述属实,那么当事护士的行为就不仅仅是中国医师协会公开信中所称的“由于人血管的情况和穿刺者的业务水平等原因,‘一针见血’并不总能实现”,而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理应受到谴责甚至惩罚。倘若其时,王牧笛的微博只是对事实情况进行描述,即便末了加上个表达气愤的微博表情,结果也将完全不是现在这幅样子,很可能舆论会一边倒地站在王牧笛一边。问题就出在,最后的那句“想拿刀砍人”突破了一个拥有30余万粉丝的大V在公共场合应守的言论边界,结果适得其反。

  毕竟,与普通百姓不同,公众人物因其特殊身份,所言所行需要受到一定限制,这是现代社会众人皆知的常识。虽然王牧笛“想拿刀砍人”的言论并非通过其供职的电视台发表,而是出现在更加个人化的微博上,但鉴于其微博为实名认证,且拥有30余万粉丝,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俨然已是一个公共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发表“想拿刀砍人”的言论,无疑将刺激“杀医”暴力,受到批判在所难免。

  事实上,即便是在美欧等国,媒体人因在私人社交网站上的不当言论“丢饭碗”的事情也不少见。比如2010年,美国CNN中东事务资深编缉纳斯尔因为在Twitter上发表言论,赞扬已故真主党精神领袖法德拉拉引发巨大争议,不得不离开CNN。不同的是,纳斯尔的离职被美国主流舆论视为理所应当,而王牧笛的不当言论居然还能赢得一部分支持者,甚至有网友留言“他只是说出了实话而已”。相比王牧笛的“激情发言”,不得不说,网友的“挺王言论”更该引起关注。

  一个社会,其和谐稳定依赖每个人都谨守言行边界。如果因为别人的行为存在过错,就觉得可以喊打喊杀,即便只是出于一时气愤,“没有那个意思”,但言论传播的后果却可能超出预想范围,不仅无助于矫正前者的过错,相反只会激化冲突,到头来,谁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王牧笛道歉是必须的,而“挺王”的人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