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关注“复读状元”是杞人忧天

26.06.2014  12:12

  刘丁宁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去年此时,她同样考取了无人比及的分数,算上10分加分为668分。原本已经成为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她一举惊人:退学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为北大中文系梦想复读。今年,又一次高考出分时,刘丁宁再次被舆论关注。让人感到惊艳的是,这个内心倔强的女孩一年来顶住压力,再一次令人赞许。(6月24日《沈阳晚报》)

  去年,她放弃香港大学选择复读,称北大更适合自己。今年,她同样以无人比及的分数,再次夺得了辽宁高考文科状元。一时间,两夺状元的辽宁女孩刘丁宁,成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有网友戏称刘丁宁为“女学霸”,并在网上将其演绎成一段“励志”故事。

  刘丁宁的高考经历引发人们的热议,有羡慕嫉妒恨的,但在舆论中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有人说这是利用高考‘炫技’,还有人说状元复读是在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将港大和北大比较了一番,非要分出个一、二名不可。其实,笔者认为,对于辽宁女孩刘丁宁来说,选择离开港大也好,选择复读上北大也罢,这只不过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高考生,经过权衡所作出的个人选择罢了。这种选择与旁人无关,并不该成舆论关注的焦点。

  报道中说,事实上,她谈到自己的报考想法时,曾透露想报北大中文系,但在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后,决定去香港大学。然而她经过尝试与权衡,坚持选择了当初求学时的梦想——北大,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路而已。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无疑,她是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人,最终她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这也恐怕是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面对刘丁宁两夺状元的成功,我们何不把它作为是个人选择权利的表达来看呢?对旁人来说应该少一些杞人忧天的解读。正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说的那样:“考状元不是错,错的是社会盲目崇拜考试和考试的优胜者。这种崇拜对状元们本人杀伤更大,媒体和周围捧得太高,落到现实环境中就会摔得很疼。人生很长,比考试更重要的东西太多。”因此笔者这里想说,请给两夺状元的女孩少一些关注,这也是对别人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