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的福字为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28.11.2014  18:50

  过大年,北京人常喜欢到恭王府沾沾福气。恭王府与“福气”有何渊源?那是因为在恭王府里有一块“天下第一福”的石碑,为康熙御笔,一直是大清国宝,曾珍藏于紫禁城内。后来辗转藏于恭王府。距今三百多年的历史。

  说起这“天下第一福”来,还有着不凡的经历。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即至,不料却突染沉疴,一病不起。这可急坏了康熙帝。宫内太医用遍了良方名药,也未见起色。康熙寝食不安,愁肠百结。这时,有大臣进策,禀奏一法。说是史书上记载古有“承帝事”请福延寿之说,可以一试。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康熙决定也为祖母请福延寿。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凝神提笔,饱蘸对祖母的无限深情,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取“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之意。

  这幅笔酣墨饱的“”字经过精心裱糊,送至孝庄太后的寝室,陪伴左右。没想到,得“”字不日后,久病的太后竟百病全消,平平安安地过完六十大寿。十五年后,孝庄太后以75岁高龄得善终,无疾无病,成为一段佳话。宫廷内外都说这是仰赖康熙“请福延寿”之功。此后,康熙无论如何再也写不出那幅气韵流畅,浑然天成的“”字了。这就是民间盛传的“天赐鸿福”的来历。

  这幅“”字,写法上暗合“子、才、田、福、寿”的字形。右半的上部像一“”字,因此,取意“多子”、“多才”、“多田”、“多福”、

  “多寿”。五福合一,旷世稀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无福可受”。这幅“”字竟能将凡此种种美好的寓意聚于一字之中,可谓不同凡响。康熙这幅 “”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那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寿”字——福中有寿,寿中有福,这样才达到福寿双全。

  另外,“”字不同于民间书写的饱满方正,而是瘦长狭窄,这又瘦又长的“”字,听起来是谐音“又寿又长”的长寿之福了。“”中田字未封口,还有鸿福无边的无边之福了。

  康熙的“”字帖被拓成石碑后,安放在紫禁城内。在乾隆年间却神秘失踪,不复得见。据说为权臣和珅盗取。这宫闱大内,戒备森严,要盗取沉重的石碑,绝非易事,自然非一般人可为。1962年恭王府重修,在整理恭王府内假山时,人们无意间发现了藏匿假山内的“”字碑。 “天下第一福”得以与游人见面。

  康熙帝心怀赤诚,为祖母祈福延寿,这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字碑,也为自己带来了福祉,成就了千古帝王的伟业。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镇服准格尔叛乱,重创沙皇,重夺雅克萨,完成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大好的开局。可谓一代明君。他开疆拓土可谓“多田”,一生生子数十可谓“多子”,在位61年逾一甲子,以高寿终,可谓“多寿”。康乾之时,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正为“多才(财)”,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因此,这个“”字实是汲天地之灵气,纳万物之精华的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