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亲人举报亲人,也算是一种爱

11.05.2015  12:17

  5月7日,@湖北高速交警官方微博接到举报,一位女网友称自己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省高警总队经过调查,证实被举报人和举报人确实是父女关系,其父承认接打电话的违法事实。警方对被举报的父亲依法进行教育处理,对举报交通违法的女儿按照规定进行了奖励。(4月10日《京华时报》)

  按照国人的惯性思维,亲人举报亲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这般不念亲人情面、胳膊肘儿往外拐,无疑是把亲人往火坑里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鲜见有亲人举报亲人,甚至将其视为狼一样的另类。

  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极其错误和短视的。原因在于,任何的违法犯罪行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不仅害人害己,还会毁了家庭。同时,面对亲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亲人是最先知根知底的。如果知情不予劝阻那就等于包庇,最终的结果不是趋向同流合污,就是怂恿其走向犯罪深渊;相反,如果亲人发现亲人有违法犯罪苗头,并在第一时间加以劝阻,倘若还没效果就举报,那么这样的救赎和悬崖勒马,就是在保全亲人和家庭。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亲人举报亲人虽是迫不得已,但这一举动充溢的却都是爱。

  就拿这一事件来说,女儿举报父亲也是迫不得已。父亲一次次的开车接打电话,就等于一次次的拿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家人在多次劝阻无果下,女儿才出此下策被逼举报。其实,女儿的“被逼”,暴露出的是对父亲及家人生命安全的焦虑,她的举报和要求交警给父亲一个“教训”,则是对彻底中止这一违法行为的期待。这种以爱赎爱的举报,最终换来了父亲的理解和痛改前非,这是多少既情深又皆大欢喜的事情!

  返回头来,再看社会上的违法犯罪。无论是官场巨贪还是江洋大盗,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都不是在真空中自我堕落的。面对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亲人不可能不知晓。可惜的是,面对这些,有的亲人熟视无睹,有的亲人包庇怂恿,有的亲人甚至变成了协从,以致让违法犯罪者走上了不归路。可以断言,假如对这些锒铛入狱或走向法场的罪人作一个问卷,他们肯定会百分百后悔,亲人为何不早举报自己。遗憾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买。当最起作用的亲人监督失去了救赎功能,当最起作用的亲人举报被错位解读,再多的锒铛入狱和走向法场都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