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诬陷陈独秀是“汉奸” 彻底堵死其回党工作之路

24.08.2015  17:27

  核心提示:王明到延安后第5天,就在《解放》杂志发表文章,称“日寇侦探机关……首先是从暗藏的托洛茨基——陈独秀——罗章龙匪徒分子当中,吸收作这种卑劣险毒工作的干部”。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5年7月13日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王明扣“汉奸”帽子堵死陈独秀归党之路》

  1933年,陈独秀被国民党最高法院判处8年有期徒刑。1937年,陈独秀被提前释放。

  延安提出“回归”三条件

  陈独秀出狱后,面对国家危亡和国民党被迫抗战的严峻形势,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由打倒国民党转变为“拥护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由反对国共合作转变为拥护国共合作。陈独秀两次主动找到当时在南京筹备八路军办事处的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当时,毛泽东和张闻天提出了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的三个条件:1.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全部理论和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2.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3.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但是,陈独秀在闻知三条件后,十分不满,说:“我不知过从何来,奚有悔!”从当时陈独秀发表的文章看,在抗日问题上他与党作一定程度的合作是可能的,但要他拥护党的全部革命理论和路线,甚至回到党内,没有可能。因为他思想深处仍坚持欧洲马克思主义“城市中心论”的观念,看不起游击队和农村抗日根据地,讥笑毛泽东思想是“山上马克思主义”。不过这些思想上的深刻分歧还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也不是当时时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王明诬陷陈独秀是“汉奸

  陈独秀是个倔强的脾气,一时不写检讨,错过了回到党内工作的最佳时间。正在这个关键时期,王明和康生1937年11月29日从苏联回延安。王明到延安后第5天,就在《解放》杂志发表文章,称“日寇侦探机关……首先是从暗藏的托洛茨基——陈独秀——罗章龙匪徒分子当中,吸收作这种卑劣险毒工作的干部”。接着,康生发表《铲除日寇侦探民族公敌的托洛茨基匪徒》一文,道出了陈独秀当日寇侦探的所谓“事实”。王明和康生的态度,彻底堵塞了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的道路。

  王明到延安后,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以势压人。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联合除汉奸外的一切力量抗日。王明把汉奸的帽子强加给陈独秀,反对陈独秀回到延安工作,一石二鸟,实质是在抵制毛泽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矛头直指毛泽东,树立自己在党内的权威。

  王明他们给陈独秀戴上“汉奸”的帽子,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抗议。陈独秀也以为这是中共中央的意见,发表了一些很激烈的话语。从此陈独秀与党的关系彻底决裂。

  陈独秀拒绝周恩来劝说

  1938年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因为失去共产国际的支持,王明失势。这成为毛泽东重新谈陈独秀的转折点。193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陈独秀劝往延安,让其亲身感受延安军民的革命氛围,从而帮助转变其革命思想。陈独秀所在的四川江津属于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因此,说服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善做思想工作的周恩来身上。从情感上,王明、康生编造的“汉奸事件”严重伤害了陈独秀。虽然两人已经被调回莫斯科,但不能排除重返延安的可能。陈独秀没有选择延安,令周恩来十分失望。

  周恩来并未放弃对陈独秀的努力,1940年,他又托陈的好友朱蕴山前往江津劝说,请他到延安去养老。但是,陈独秀说,中共中央里没有他可靠的人了,大钊死了,延年死了,他也“落后”了;“他们开会,我怎么办呢?我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他淡然拒绝了延安的最后一次邀请。

  1937年出狱后,陈独秀未再参与任何政治组织。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寂寞病逝。(摘编自《北京日报》《陈独秀与瞿秋白》《陈独秀的最后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