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谈中日关系:2014不是1914 更不是1894

09.03.2014  14:30

外交部发布会

外交部部长王毅昨天首次亮相全国人大记者会,其间两次谈到当天突发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在回应有人将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作比较时,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

谈双多边关系

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阶段

习近平上月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连续两年把俄罗斯作为首访国。王毅说当前的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阶段。

在被问到2014年中俄关系发展重点时,王毅说,要在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运行基础上,全力打造务实合作的升级版,办好青年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筹备好2015年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

中美关系:亚太是“试验田”不是“博弈场

去年6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实现历史性会晤,中美就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王毅用建造大厦来比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他说只要双方真正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个地基就一定能打得牢,就能抵御风吹雨打,真正建成一座合作共赢的宏伟大厦,不仅惠及中美,也会造福世界。

我们愿意同美国一起来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应该在这一地区实现良性互动。我们认为,亚太地区应该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验田,而不是相互争斗的博弈场。”王毅说。

中日关系:历史和领土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王毅曾两次常驻日本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唐家璇后第二位日语专业出身的外交部长。

昨天的发布会上,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问:现在中日关系很困难,外界有一些担心的声音。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如何走出当前的僵局?

王毅说,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相信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

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

王毅表示,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中欧关系:中欧合作世界将更安全

本月下旬,习近平将赴欧洲访问。王毅用“优先”来定义欧洲在今年中国外交议程中的位置。王毅说,双方将重点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重要领域加强互利合作。中方还希望推动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中欧在国际事务当中的战略沟通。“我想这句话大家都会赞成:中欧合作,世界将更安全、更均衡、更美好。”王毅说。

中拉关系:今年将“更上一层楼

最近拉共体峰会通过了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王毅透露,争取年内正式启动这一论坛,并召开首届部长级会议。这将是中拉关系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

王毅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的话,最贴切的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年中拉关系又面临“更上一层楼”的历史机遇。“另外,我想我们中国的球迷们也对今年的巴西世界杯充满期待。”王毅说。

回应疑问

中国在处理争议问题上越来越强硬? “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

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问:中国在处理与周边邻国争议问题上越来越强硬?

王毅说,中国历来秉持以和为贵,以诚待人,人敬一尺,我还一丈,今天的周边外交将更积极地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让周边国家和人民更多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好地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愿意回应大家对中国周边政策的一些疑问。

对于我们同一些国家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议,我们愿意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坚持通过平等协商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妥善处理,这一点今后也绝不会改变。我们绝不会以大压小,但也绝不接受以小取闹。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王毅说。

外界对中非交往评价不一?

基本事实让不实之词苍白无力

来自南非的记者问为何外界对于中国和非洲之间的交往评价不一,尤其是西方?王毅用“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平等合作的好伙伴”和“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形容中非关系。

中国对非合作从不居高临下,从不干涉内政,也从不开空头支票。我告诉你一个数字,迄今中国为非洲已经援建了1000多个成套项目,没有附加过任何政治条件。我想这一基本事实就可以使任何对中国的不实之词苍白无力。

王毅说,李克强总理今年也将踏上非洲的土地,这将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非。中非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谈地区热点

乌克兰:复杂问题要慎重对待

乌克兰局势是近日各界关注焦点。王毅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乌克兰的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令人遗憾。同时也折射出这个问题背后的复杂历史经纬和利害冲突。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慎重对待。中方正在继续与有关各方进行沟通,愿意为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朝鲜半岛:绝不允许生战生乱

在回答如何处理朝鲜半岛局势时,王毅说:“朝鲜半岛就在中国的家门口。在半岛问题上,始终有一条‘红线’,就是绝不允许生战生乱。

王毅用“爬坡、过坎、走正道”来比喻解决半岛问题的路径:爬无核化这个坡,迈过缺乏互信这道坎,走对话解决这条正道。“六方会谈是目前唯一能够被各方所接受的对话机制,作为主席国,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复谈,谈比不谈好,早谈比晚谈好。

侧记

王毅:马航事件很“揪心

外交部部长王毅昨天亮相全国人大记者会。按照惯例,记者会上是“有问才有答”,但昨天突发马航客机事件,现场媒体纷纷猜测王毅是否会主动谈及此事。

谈到马航问题表情严肃

上午10点,记者会准时开始。王毅步入会场简单问候后,立刻谈到马航问题。他表情严肃,称此事很“揪心”。

今天早晨,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消息,一架马来西亚的民航班机在飞往中国的途中失去了联系,我们都很揪心,祝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外交部以及我们有关的驻外使领馆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我们在全力地了解具体情况,一旦有消息我们会及时地向大家发布。

在回答了十余个问题后,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王毅准备离去时,大批媒体记者上前追问。王毅没有停下脚步,说要尽快回到外交部处理马来西亚航空的事。

网上有消息称,王毅“中断记者会处理马航事件”。外交部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消息并不属实,虽然发生了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王毅部长需要紧急处理,但发布会是按时完成的。

外交人员应该“有骨气、有底气、要大气

昨天是王毅担任外长以来召开的首场两会记者会。他坦言,这一年在国内外见了不少记者,但头一次面对这么多媒体。当天的提问中,除了问到中国外交理念、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等,也有关于他个人的。

在被问到个人的工作感受时,王毅极力淡化“个人”色彩,强调“队伍”。他说作为中国外交队伍当中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并表示外交人员应该“有骨气、有底气、要大气”。

一位驻华多年的外国记者告诉北青报记者,王毅没有“套话”,善用比喻,语言平实生动而感人。

笔杆子”新派外交官

出生于1953年的王毅是新中国第11位外交部长,曾任中国驻日大使,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曾是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被认为是“新派外交官”的代表人物之一。王毅在公共外交活动中很活跃,2006年他受邀参加“凉爽亚洲2006”时装秀,身着白色中山装,和其他亚洲国家驻日大使走上了东京的T台。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称赞王毅的文笔好。去年12月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纪念活动上,李肇星称当年还是科员的王毅写的稿子就曾得到高层的赞扬。据媒体报道,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日本,其中一篇讲话稿是王毅起草的。据称这篇稿子只被修改了两处,并批语“此稿写得很好”。

专家点评

16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外长王毅的第一次人大发布会是一次很全面的展示。”外交学院院长助理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本次发布会,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外交自信贯穿整个发布会

我统计了一下,今天会上共有16家媒体提问,16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除了中东地区,中美、中俄、中日、拉美、中非等问题均有涉及,此外,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和中国外交风格等热点话题也全面提及。”王帆认为,通过本次发布会,很好地展现了“大国外交”的理念。

王毅外长也提到,我们的外交要有骨气、要有底气、要大气,我们是亚洲的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的中国,这种自信、大气的理念也贯穿在整个发布会之中。

一带一路”等新概念被提及

王帆指出,过去一年以来,我国在外交过程中发挥着主动、创新的作用,不仅勇于承担责任,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发展思路,而这些理念也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得到回应。“发布会提到了‘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实质上它包含着‘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双重内涵。表明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大家同时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枝独秀’不是我们的目的,惠及多方、合作共赢才是我们的追求。

回答了疑问也驳斥了疑问

发布会上,王毅同时就“周边外交”的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解。王帆表示:“发布会回答了很多疑问,同时也驳斥了一些疑问。对于周边国家,我们尊崇以和为贵的理念,我们试图传达这样的概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等于强硬无理,周边环境的安全是我们和平发展的前提。

王帆认为,在回应区域热点话题的过程中,王毅传达了我国自身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在对乌克兰问题的回应上,王外长的回答体现了‘不干涉内政’的理念,表明我们尊重他国选择、反对‘新干涉主义’的立场。争议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但在问题的处置上则要保持冷静克制。在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上,我国一直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不会盲从于其他国家,而是致力于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