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涛:张口可道义,伸手莫暴力
3月30日下午,沈阳女孩小朱和母亲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被一名老人的家属请求让座,女孩儿在站起来让座的过程中,埋怨到为什么非要找自己,结果招来老人一家三口的暴打。嘴上说着社会道义,要尊敬老人,手上却握起拳头欺负弱小,这究竟是占的什么理?(4月2日《南方都市报》)
回顾这几年来的“不让座事件”,情节可谓五花八门。有不让座被老人打的,有不让座被周围乘客围攻的。此次沈阳的事情又算是一个新版本,虽然让座,但是让得不情愿的,也要被打。更令人不解的是前一句用着“请”后一句“手”就打到了别人脸上,这是先礼后兵还是人面兽心呢?值得我们思考。
与以往不让座者多处于道义支持的边缘,要么是占了老弱病残孕专座,要么是对身边的老人“视而不见”不同,此次事件中,沈阳女孩小朱埋头玩手机时,在听到了“请给老人让个座”的请求后,随即站了起来,已经顺应了对方的意愿,给出了自己的行动。出于基本的礼貌,被让座者理应对此表达感谢才对,可现实是,女孩仍然由于带有情绪而被三个大人教训,这是让有任何有良知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在公共场合,社会秩序的维系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助力,人人心中都有道德的标尺,社会中的人与人才能达成相处的共识,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从这点来看,老人的子女一句“请给老人让个座”彰显着孝亲敬老的好风气和沟通为上的处事哲理,值得称赞。可是,道义归道义,人与人之间讲究平等相处,就事论事,不能因为占理就为所欲为,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这种用正义裹挟暴力的处事方式,除了显示出私欲的傲慢之外,还暴露出人性的霸道和放纵。如果一个人总打着道义的名义去实施暴力,那么实际情况恐怕是他根本不占有道义,而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来随便解释社会上的规矩。
就此次的沈阳女孩让座被打来说,打人一方的粗暴行为从反面告诉我们,在处理事务与人交际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分清黑与白,还要注意用巧妙的方式去实现自己正确的想法。这就要求在与人相处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考虑他人的想法,如果对方有情绪,就要及时地安慰和劝服,只有两个人在思想上实现了沟通,才能更好地获得理解,否则,单纯认为自己有理,所以,就胡作非为地胡闹一通的话,留给自己的只会是“无理”的评判,甚至法律的制裁。
张口可道义,伸手莫暴力。文明社会切莫“道义”变“无理”,遭人唾弃。
稿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