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两位校长的“心灵鸡汤”

14.03.2014  10:26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认为,中国的家长当前让孩子提前热身5000米,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人生不是短跑,就像万米长跑,不要太看重起跑线,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力。(3月12日《新京报》)

  两位校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借着“两会”之机,通过媒体之声,给中国的家长们好好地上了一课,送上了一碗浓浓的“心灵鸡汤”。中国的孩子太累,学业负担太重,过早开发智力和潜能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狼爸”、“虎妈”亦时常被晒个通透。诚然,我们是不能过早地透支孩子的心智与身体。人生虽短也长,现在我国的人均寿命都有76岁,部分地市甚至超过了80岁。这么长的人生,就是一次长跑,确实没必要太过于计较“起跑”那一时半会;人生之路还得慢慢走,得有耐力,有坚持。

  两位校长的“心灵鸡汤”,我们家长大多数都心知肚明。可面对孩子的升学压力,看别的孩子在舞台上热闹非凡,才艺飞扬,自己的孩子只在台下为别人鼓掌,你说会生出什么感受来呢?尽管做一个在台下默默鼓掌的人未必是什么坏事情,但人们都向往成功,希望做个优秀的人总归更好吧。郑强校长不是也说,“大学生要不平庸,就要爱自己的专业。”天下父母心,没有几个家长甘愿自己的孩子是个平庸的人。当然,也没几个孩子希望自己总被别人瞧不起。

  要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很多人依然相信知识,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相信知识可以创造,相信知识可以让人生幸福。于是乎,就要去学习,去考大学。为了考大学,绝大多数孩子又出不了国,只能在国内现行的高考体制下竞争。就这种现状,你说会有几个家庭敢把孩子“放着养”?当孩子太累了,父母只能忍着眼泪对孩子说,“别怪爸妈心太狠,那也是为了你好。”这话孩子不爱听,家长也无奈。

  现在大学课堂里农村的学生少,城市的学生多,很多人抱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其实,这背后忽略了城市家长对孩子教育倾注的心血与付出的教育成本。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农村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生存压力,外出打工而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付出的成本较小,在无形中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这是生活的无奈,却不得不面对。

  两位大学校长,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既便是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孩子的升学提供便利,但可以身体力行,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热爱上学习,在考场上占得先机。而更多的农村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或者是爸妈到了晚上才拖着一身的疲惫和一身泥土回家,没有家长的熏陶与言传身教,又如何让他们在高考的考场上竞争过校长家的孩子呢?人生的路虽长,在现实的竞争之下,没有“拼爹”资源的家长,能不把孩子的“起跑线”看作是“生命线”吗?两位校长的“心灵鸡汤”好喝,可现实做起来,家长还是不敢让孩子太过轻松。这,是中国的父母心,也是中国父母在教育现状之下的无奈选择。

  两位大学校长在给中国父母送出“心灵鸡汤”,自己又做了些什么?让孩子不累死在起跑线上,难道只是家长的事吗?如果没有升学与就业的无尽压力,家长又怎么舍得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背着沉重的书包,周末轮轴似地上兴趣班呢?改革需要有突破口,需要有人敢为天下先。南开大学和贵州大学是不错的大学,可否在大学生的招录中作出些尝试,做个示范,给孩子们松松绑,不要只是校长在全国“两会”上送“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