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回家吃饭”,请不要再犹豫!

16.07.2014  16:20

  近日,中国首份《中国大城市白领“回家吃饭”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大城市白领工作忙、应酬多,回家吃饭变得困难。7月17日,因其谐音“吃一吃”,被网友命名为“回家吃饭日”。在珠海,与众多商家、媒体和市民联合组成回家吃饭运动联盟,倡议在7月17日当天“不加班、不应酬、回家吃饭”,得到不少网友的响应。(7月14日《珠海特区报》)

  “回家吃饭”,是一个有意思的调研。网友建议将7月17日命名为“回家吃饭日”,也颇有意味,值得点个赞。

  今年的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时提醒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3月21日《大河报》)少应酬,多回家吃饭,不仅适用于党员干部,要保持清廉作风,对普通民众同样适用。当今社会,离婚率逐年攀升,家庭矛盾重重、隔代教育误区频现等社会问题亟需求解。在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里,我们是该放慢脚步,多花一点时间与心思在家庭上,回家吃顿饭,与父母妻儿团聚,交流情感,让家庭更和谐,让生活更幸福。

  回家吃饭,放弃应酬的喧嚣。很多人借应酬的灯红酒绿来宣泄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那其实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繁花散尽,终归是落寞。回家吃饭,那不仅仅是吃一顿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回归到家庭的宁静、充实与安全感。回家吃饭之余,再多读几本书,一个人的内心也许会充盈得多。

  回家吃饭,与家人分享。人们常言,“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幸福的家庭多有相似。”回家吃饭,在吃饭之余与家人一起分享劳动,分担家务,分享教育子女的感悟,分担孝敬老人的责任。在分享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被家庭需要,那是一份责任,更是莫大的成就。有个朋友从德国回来,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德国人的传统——很重视家庭。很多德国男人,即便是工作很忙,在公司也有很高的职位,下班之后也很少应酬,他们在假期更乐意与家人在一起,或出门度假,或在家庭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一点上,我们真要向人家学习,不要以为在外应酬才是成功的标志,热爱家庭同样有创造力。

  回家吃饭,少给自己找不回家的理由,只要动脚就行,请不要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