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无车日”遐想

22.09.2015  09:44

  9月22日,是中国城市无车日,除了延续往年的施划无车区倡导无车出行,北京市还将开展多项绿色出行活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自2007年首次开展以来,始终秉持绿色化的交通发展理念。截至目前,我国承诺参加活动的城市已达171个,无车日活动影响力逐年增强。(9月21日《新京报》)

  开着车,想着“无车日”这档子事,看似有点作,甚至会被认为有点虚伪。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去想它,去关注它。无车日,本身并不是抵制汽车,而是要在汽车时代里,如何构建设汽车文明,关注环境,关心交通,关爱生活。

  小县城,没有响应“无车日”。我本欲在9月22日暂停开一天车,以示参与。可翻看工作计划,实在无奈,只得放弃这个想法。今年在“无车日”无法自我参与一回,还是决意将人个的“无车日”往后挪一挪,周六不开车,让车趴足24小时。

  城市生活,特别是工作日,大多数人按部就班,形成了既定的出行规律。突然来一个“无车日”,不但个人一时难以适应,还极有可能让公共交通瞬间变得异常拥挤。9月22日,作为世界无车日,但我倒是希望“无车日”能安排在9月的某一个周六,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毕竟身体力行的作用大于说说而已、想想罢了。

  就个人而言,对“无车日”最为直接的力挺,不外乎不开车或少开车,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替小汽车出行,或者以绿色环保的骑自行车等方式来代步。只是,习惯了开车的人们,想一下子不开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背后,需要个人的环保理念支撑,亦需要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与自行车“路权”的强势。如果开车,不仅关乎出行,更关乎着一个人出行的尊严与安全,让人无车,那就有点难了。因为拥挤的地铁,经常让人前胸贴后背,让人与人之间无距离,那只会生几份尴尬与不悦。骑自行车,总是无路可走,或险象环生,又怎敢选择骑行呢。

  “无车日”,要多想想不足。城市交通,不仅要完善公共交通工具,更要合理规划布置。在一个城区,有三家大型医院聚在一起,尽管路修得挺宽,公交也比较好,但那片区域总是堵得慌,出行极为不便。合理规范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切不可轻率。另外,面对城市的雾霾,除了少开车,少排尾汽之外,我们的车油能否更环保些;我们的汽车,在环保措施上能否舍得一些投入,不要以为贴了环保标识就环保了。

  无车日,车主要想着少开车;城市的管理者则要好好想想城市汽车这盘大棋,不要害怕汽车文明,更不要让汽车把城市淹没、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