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环保,“火”起来!

03.03.2015  13:51

  2015年,在这个春天,环保的话题悄然间“”了起来。

  柴静,这个从央视辞职的女记者,在2月的最后一天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短时间内就点击过亿,几乎有引爆网络的味道,着实让“环保”火了一把。

  因为这个片子,新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3月1日下午与媒体的见面会上表示,已经完整看过《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此时,这位原清华大学校长上任环保部长48小时后的一席话,让人感到颇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味道——“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是常态,而今后要把这个常态翻过来,让守法要成为常态,守法是底线,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守法,这不是高要求,这是一个底线的要求。”(3月2日《京华时报》)

  这边纪录片和环保部部长都在谈环保,那股市就有了反应:环保股在3月2日开盘就集体上涨。看来,环保也不只是嘴上说说,至少股民的信心上来了。

  在河北,一位县委书记的话同样耐人寻味,“我完不成GDP指标,顶多挨批;搞不好大气污染防控,我乌纱帽儿就得摘了。”(3月2日《长江商报》)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样的道理自是不难理解。当然,我们更期待“GDP搞上去,污染同样搞下来”的双赢局面出来。山东临沂市长被环保部约谈时说:“我来接受这一次约谈,我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同时我的决心也是非常大的,我接受了这次约谈之后,我向你们保证,我不会再接受第二次约谈。”(2015年3月1日央视)环保,无论是对官员的行政考核,还是绩效问责,都已举足轻重了。

  柴静,作为一位母亲,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引起了公众对环保的关注。环保部长揭了“环保过去不守法是常态”的短,让人们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今年的正式实施充满期盼。而地方官员,无论是出于政绩的考虑,还是现实利害关系的权衡,对治污染的言之凿凿,希望说得好更要做得实,让环保“”起来。

  全国“两会”在即,希望借助“两会”的东风让环保继续“”下去,让我们的水更清,天更蓝,让孩子们都有一个好的未来。让环保“”下去,要守住守法的底线,同时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诸如柴静说的平时少开车,把煤洗干净,给厨房的排烟道加个净化器等,共同为环保鼓劲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