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雾霾中的焦虑

09.12.2013  12:00

  12月8日的早晨,雾霾茫茫。

  女儿小读小学一年级,刚学了篇课文——《阳光》。她很流利地背诵,“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冬天,我们都渴望阳光,若有阳光晒着,暖意融融,将是生活中非常难得惬意之事。可最近几天,天虽晴着,却没有阳光跳进我们的家,它被雾霾遮挡住了。

  女儿要去学琴。她戴着口罩,觉得有些憋闷。是呀,活在雾霾里,畅快地呼吸成了一种奢望。于是,她开始了不停地发问。

  “为什么要戴口罩?”我跟她解释,“戴口罩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粉尘和一些化学物质会进入你的鼻子,不然会对你的鼻子不好。”因为女儿患有过敏性鼻炎,治疗一直不见有太好的改观,让我甚是焦虑。医生给出的建议也是尽量少接触过敏源,并辅助一些药物治疗。我们都在雾霾里呼吸,叫人如何少接触粉尘呢?又叫人如何不焦虑。医生跟我说过,这几年耳鼻口科的病人增长很快。还时常有人说,一些城市的肺癌增多,或许也与雾霾天气有关。

  女儿接着问,“雾霾对身体不好,会不会害我们呢?”我一楞,女儿是想知道知道雾霾有哪些坏处。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只从网络上获知一些消息,而且无法跟女儿讲清楚PM2.5的问题。只好跟她说,“雾霾天里,我们会把一些很小的颗粒物吸到肺里去,而且出不来,会有伤害,对老人家的伤害会更大。”于是,女儿接着问,“我们家谁属于老人?”一一问过后,她很有些担忧87岁的婆婆会因为雾霾会生病。我只好宽慰她,“婆婆在乡下,空气会好些。”我知道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宽慰。此时,离我们20里的农村的空气也好不了多少,奶奶与我一样也正呼吸着雾霾。

  没等我从担忧的情绪中回过神来,女儿好奇地问,“雾霾是怎么形成的?”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道。只记得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微小水滴而产生;霾与雾不太一样,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和其他化学颗粒物太多了,使大气混浊,让人的视野模糊。女儿不太懂,却似懂非懂地回复着“”。

  后来,我上网查找雾霾是怎么形成的。看到网络上介绍的三个原因。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这也就难怪雾霾一起,就有人渴望起大风,吹走它们。只是,我们城市越长越高,是否为风儿留下了通道呢?无路而走,风儿如何去撒欢,又如何帮我们吹走雾霾。这方面的欠缺,该早作规划。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这是大自然的原因,恐怕无法与之斗了。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待到中午时,雾霾稍薄,路上的车辆就出来了。我们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污染物的排放,汽车工业的发展等等,会把我们带向何方?节能减排,不能总是完不成的指标,城市里也该下决心控制汽车了。如果不下决心去治理,或只是一边治理一边排放,我们将在何处呼吸?

  要知道,有的地方引进人才时,由于城市里的雾霾已让人望而却步了。雾霾常起,事故更是不断:有老人打手电筒晨练,不幸被被摩托车撞亡;公路上的汽车更是撞声不断……

  小时候,冬天时看到的是雾,白白的,令人兴雷。走在雾里,很容易感觉得潮乎乎的。那时,甚至希望雾能停留的时间长一点,可它到了上午,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升腾起了雾霾,到了中午虽比早晨薄些,却不见散去。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了又一次的疯子长。于是,我们知道,明天早晨雾霾会更盛,人们的焦虑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