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瑶:个性班规如何尊重孩子天性?
“上课发言最积极的前5名同学随时可以喝水,在校表现最好的前1个同学可以任选座位,最佳班级小管家可以去老师办公室玩……”这是天心区某小学二年级某班最新“班规”中的部分内容。对于这份“班规”,家长质疑部分措施有失公平,班主任表示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9月18日《潇湘晨报》)
班规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制定合理便能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反之则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然而,比之于呆板的条文规定,小学生自然更喜欢那种新奇、有趣并且充满个性的班级规定。正因a个性化的班规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兴趣,因而教师如能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性班规便是一种创新之举。从这方面来说,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创新意识值得肯定。
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正处在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养成阶段。教师最关键的任务不仅是在知识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思考如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发展。班规中的某些规定,显然能够促使学生的行为和习惯发生变化,但却没能教会学生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班规中规定:“最佳班级小管家可以去老师办公室玩……”那么一旦有学生成为最佳班级小管家,是否就意味着其可以随时去老师办公室玩?班规既然这样规定,获奖的学生自然可以在办公室里做起各种游戏。久而久之,当获得教师表扬的学生逐渐多起来时,小学生便会把玩耍的地方从教室、操场等地转到老师的办公室。而班规又有言在先,这样一来,学生的规则意识就会被打破,教师的初衷也可能适得其反。
班规的制定应当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仅仅是为吸引学生眼球,过段时间后连教师都懒得去依照班规来惩罚或者表扬学生,那么班规就是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现状决定了班规中的各项措施必须具体且简单可行,而像“表现好的学生可以随时喝水、表现最好的1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这类规定,显然决定权全在于教师本人。如果教师今天不表扬学生,那么学生就没有了竞争表现优秀的意识;而如果教师每天都表扬几名同学,过不了几天,不少学生都能做到班规的要求。一旦如此,便又给教师的管理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学生随意在课堂上喝水、每天都有一名表现最好的学生要求调换座位时,教师恐怕并没有耐心能将班规坚持执行下去。
当然,更主要的是,这样的班规在达成一部分学生的愿望时,也伤害了另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和天性。例如,如果有位学生可以随意选择座位了,那必然会使原座上的学生心生不满。这种因为班规而造成的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其实是教师对学生天性考虑不周引起的。小学生低年级阶段,并非是要比出谁比谁更加优秀,而是通过一项措施,能够激起全班学生向着优秀和进步靠拢,最终促进其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行为。这中间,学生的天性要尊重,学生的自尊要维护,只有这样,个性班规才不至于成为教师们自娱自乐的工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