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学生争当“将军”未必是好事
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云阳中学师生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之所以争当“将军”之风蔚然盛行,这主要是因为该校实施了“军衔晋级”制度,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以“军衔”来评价。(3月27日《长沙晚报》)
和调侃成绩好的人为“学霸”、成绩差的人为“学渣”一样,该校实施“军衔晋级”制度虽说是为了推进新课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举措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实质上,这一举措不仅是在变相对学生进行排名,更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等级观念”。
从反响上看,这项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支持,但学生们觉得新鲜、有趣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学校更不能就此认为“军衔晋级”制度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学生也许会为了争当“将军”而努力奋斗,但这种奋斗确是在一种不健康的求胜心支配下进行的。当学生争取到了“少将”、“中将”“上将”等军衔后,是不是就意味着,高一级军衔的学生可以像军人那样对低一级军衔的学生发号施令?不管承不承认,“士兵”军衔的学生在“将军”军衔的学生面前总会觉得低人一等。学生之间因为考试排名本就存在竞争关系,引入“军衔晋级”制度只会使这种竞争关系进一步恶化。短期上看,学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这并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靠这种极具功利性的举措也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为了“晋级”,虽然会主动去做学校要求做的事情。学校的目的看似达到了,但学生并没有在心里养成一种习惯,而是带着功利心去做学校要求做的。这种举措的弊端就在于此,只关注学生的行为结果,却不关注学生的习惯改变。一旦学生晋级到了“将军”级别或者始终处于“士兵”级别,学生没有了奋斗的勇气,内心的习惯又未能养成,而严格的等级制度又明显的区分了优生和差生。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因为“军衔”等级而丧失自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就变得不再容易。
好的教育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将军”,虽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但更可能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自然也非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将军”。以“军衔晋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既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又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关系,而等级上的差别也难免会在学生心理留下阴影。在一部分同学进步的同时,另一部分同学可能会受到冷落甚至歧视,这不是教育该有的结果。
争当“将军”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而试图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将军”的教育也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