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师生戴口罩上课让谁心痛?

20.03.2014  18:03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中学某班级师生,在上课期间,集体戴上了口罩。事件经微博发布后,立即引来诸多网友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学校附近一共有31家临时进驻的企业,多家企业存在污染问题。经环保局介入,目前这些企业已列入搬迁日程。(3月20日《钱江晚报》)

  如果不是微博曝光、记者调查,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是不是依旧选择熟视无睹,继续让一校师生在刺鼻的恶臭中上课?尽管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污染企业也会尽快搬迁,但师生的权益依然受到损害,这些损失又由谁来赔?

  显而易见,在一些地方,教育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要不发生什么大的意外,学校教育就会维持原先的状态,直到有媒体曝光了学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与地方利益的博弈下,学校的利益多半是被忽视的。否则学校周围怎么会有三十多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这些企业当初是谁批转入驻的?事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的反应还算迅速,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都要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才会重视,师生利益早已损害的差不多,积累的问题也已非常严重了。此时有关部门即便下定决心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要远比防患于未然时多得多。

  正如近日各地曝光的幼儿园私自喂学生服药一样,在第一起事件尚未曝光前,谁也不知道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民众不知情,作为幼儿园的监管部门难道也不知情?又或许,有关部门虽了解此事却选择了不作为。师生戴着口罩上课,给了当地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狠狠一巴掌,在其眼皮底下的学校竟然处于污染企业的包围之中,说不知情任谁也不会相信。但既然了解此事,又为何要等到事件曝光时才作为?各地经常发生的幼儿服药事件、营养餐中毒事件、校车安全事件等多是由于有关部门疏于监管,任其随意滋生,以致造成全国性的大新闻。

  没有哪个政府部门愿意被全国人民点名批评,但在其位就应当谋其政,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能。倘若有关部门随时能够防患于未然,一有污染企业出现时就介入,也不会有今天师生戴着口罩上课这一幕“闹剧”发生。地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无可厚非,但不能以牺牲学校师生的利益为前提。教育本来就处在弱势地位,仅靠自身的力量还难以解决全部问题。

  在此现状下,作为学校的监管部门,应当时刻关注学校及其周边的变化,及时助学校一臂之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师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