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自由课堂”是变革教学的先兆

08.04.2014  12:25

  课堂上老师从不点名,教室里备有电水壶供学生泡咖啡,学生上课时随时可以吃东西或接打电话,甚至可以不打招呼就离开教室。这样的大学专业课课堂您见过吗?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了解到,该校2012级《建筑设计》的课堂让学生随心所欲,享受各种自由。(4月6日《武汉晚报》)

  与此相反的是,西南大学某学院发起“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将手机上交,课后再拿回。“无手机课堂”旨在纠正学风,克服部分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而“自由课堂”也并非无序课堂,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调动思维。两种课堂模式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都归根于当前高校学风淡薄、大学生学习热情的不足。但相比于“无手机课堂”,笔者更赞同“自由课堂”的做法。这不仅因为“自由课堂”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变革自身的教学方式。

  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求知欲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就能实现的。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采取一定措施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无可非议。但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一刀切”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无促进作用。学生上课不准玩手机,看似能让学生专心听讲。但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小学课堂,课堂某个知识点可能会在一瞬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急需对这一问题作深入了解。而有了手机,便可以及时查找资料满足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这一角度来说,“自由课堂”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能够保障学生瞬间的思考得以进行。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很多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是事实,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听课质量也是事实。但学校在纠正学生的不良学风时,是否考虑过学生为何会不专心听讲?诚然,一些大学生缺少自制力,对学业不够重视,一上课就情不自主的拿出手机来玩。但有的时候,学生玩手机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教师讲的实在不敢恭维。在高校重研轻教的现状下,不少教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搞科研、发论文上,而对教学百般应付,一份课件连续使用多年也并不罕见。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讲授内容都是在重复旧的知识,学生从中感受不到精彩和启发,自然不愿意接着听下去。而对有胆量实行“自由课堂”的教师来说,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就意味着自身必须变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对提高自身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然,“自由课堂”中如果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极大影响教学质量。但至少,这种尝试所带来的变革是师生双方的。在高校一味呼吁学生端正学风的情境下,“自由课堂”无疑有着更深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