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落实减负关键看顶层设计

14.04.2014  17:42

  今年2月,天津市教委连续出台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减负新规,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本次减负规定还明确了市、区和学校的责任,强调违规必究。减负令甫一出台,立即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记者近日探访“减负”成效时发现,不少学校晚自习照旧,减负政策形同虚设。(4月14日《人民日报》)

  对于减负,民众早已感到厌倦。呼声一次比一次强烈,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措施一次比一次细致。但真正到了学校层面,减负政策的落实状况却始终差强人意。所谓的“最严减负令”,也多半只是民众一厢情愿的期许,至于最终效果或许人们已经能够猜到。在中小学生“负重前行”的现实下,在教育部门严厉的政策下,减负举措却依然形同虚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笑话。

  教育部门的努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推行新课程改革,还是缩短学生在校时间,抑或控制学生书包重量等等举措,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减轻学生负担。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很多都以“被自愿”的形式接受补课。教育部门一再禁止补课,学校也撇清了责任,看似没有任何人强迫学生补课,但无形之中的压力却和补课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一点耐人寻味,无论是学生还是记者向上级部门反应学生补课的事情时,给出的答复都是调查后处理,但接下来却没了下文。或许有关部门真是正在调查,又或许,这只是一个幌子。因为学校之所以“铤而走险”补课,受益的不仅仅是学校,等到学生金榜题名之时,当地教育部门也会脸上有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面制定政策实施减负措施,一面又对学校违规补课等行为无动于衷。减负政策的落空,与教育部门这种有意的不作为不无关系。

  在减负政策落空之时,河北省教育部门日前明确要求,该省今年公办高中不得进行“跨市招生”。这一政策如果能得意落实,便能有效遏制“超级中学”的发展势头。然而,正如减负一样,“跨市招生”背后是升学率,是地方教育的“业绩”,也是学校扬名的大好时机。笔者似乎可以预测,“跨市招生”的政策也会注定落空,因为这些表面性的政策并未触及高考的大方向。在高考的顶层设计尚未改变之前,下面小修小补的举措多少会显得乏力。

  可喜的是,教育部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改革方案,实行“两种高考”模式。这是对教育顶层设计所做的改变,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也只有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真正撼动基层教育。伴随着高考制度饿改革,减负举措或许才会真正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