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垃圾变“废”为“宝”刻不容缓

09.07.2015  10:45

  目前,我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废弃大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如回收处理不规范,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伤害。同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的铁、铜、铝、塑料及稀贵金属等再生资源,对其规范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有效解决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但我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以数百万吨计,大部分流入小型拆解作坊,回收效率不高(2015年7月8日工人日报)。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呼吁:垃圾变“”为“”刻不容缓!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一点也不假!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价值250亿元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了,这些资源既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气,更不是高科技产品,而是我们每个家庭每天都在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我们经常随手丢弃的废干电池,全国每年就有60多亿只,里面总共含有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由于我们没有将垃圾进行适当的分类回收,不仅使那些可利用而没有得到利用的废弃物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而且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有调查数据显示,每个国民每天将产生0.7-1.2公斤生活垃圾。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严重危害了居民的生命健康,垃圾污染也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之一。如何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使垃圾真正成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行力度,在更多的社区(村)设立分类垃圾箱;对利用回收资源进行再生产的企业进行政策鼓励,以引导更多的企业利用回收资源……通过各项垃圾综合处理措施,从而达到垃圾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的目标。

  发达国家垃圾处理实践表明,其中的70%垃圾可以回收,成为再生原料供重复利用。一篇题为“瑞典的垃圾争夺战”文章讲到“瑞典利用垃圾为大约25万户家庭提供能源,为1/5的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能量。由于把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很高,瑞典近年来开始从国外进口垃圾,每年的进口量约为80万吨”。城市垃圾被誉为“城市矿藏”,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期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靠自己的垃圾“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