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环保压力化为转型动力(生态论苑)

01.08.2015  12:50

■山东造纸业的治污历程,对目前很多面临治污减排、转型升级压力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造出白纸,染黑河水”,十几年前,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分阶段逐步加严的环保标准倒逼下,山东造纸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不仅大幅减轻了环境污染,而且极大提升了行业整体实力。回望山东造纸业治污历程,对目前很多面临治污减排、转型升级压力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治理污染、转型升级,要下刮骨疗毒的决心。严格的环保标准,意味着企业必须大幅增加投入,承担环境成本。山东发布高于“国标”并逐步加严的地方标准时,行业、企业内不少人强烈反对,很多企业叫苦连天。山东的有关决策者宁可税收减少,也要河水变清,下了很大决心,顶住巨大压力,终于迎来了造纸业柳暗花明的良好局面。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看清“大势”:过去那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靠违法排污、牺牲环境谋取利益此路不通,必须着眼长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下决心治污染、调结构、促转型。早行动,就会更主动。

治理污染、转型升级,要有浴火重生的信心。麦草制浆造纸的黑液治理,以往在全世界都是难题。如今,山东造纸企业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把麦草制浆造纸工厂开到了美国。严格的环保标准、较高的环保门槛,不会把开拓进取、求新求变的企业“整垮”,反而会倒逼这些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国内外不少地方及行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环保压力能够转化为转型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长期来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发挥促进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坚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信心,就能扛过这一过程中的阵痛。

治理污染、转型升级,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山东省发布施行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采取的是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办法,用8年时间,分4个阶段施行。改变“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状况,发展成为造纸第一大省,山东靠的不是运动式治理和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是“慢不得也急不得”的长远谋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污染、调结构、促转型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有的要技术升级,有的要兼并重组,有的要关停淘汰,有的要搬迁改造。分类施策甚至一企一策,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把工作做实做细,方可既治标更治本,逐渐见到成效。

最近,山东临沂市铁腕治污,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十几年前山东整治造纸污染时的情形,和今天的临沂治污有不少相似之处:环境污染和转型发展的压力,公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政府壮士断腕治理污染的力度,一些企业在环保压力下的叫苦……打赢这场治污攻坚战,决心、信心、恒心缺一不可。相信若干年后再来回顾临沂铁腕治污之举时,人们会纷纷“点赞”。

目前,像临沂这样亟须强力治污、亟须转型升级的地区还有不少。绿色发展,别无选择。不逾越法律底线,不触碰生态红线,通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才能从旧的发展模式中脱胎换骨,环境质量才不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