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冉:环保部约谈能否解南阳环境之殇?

26.08.2015  10:39

  河南南阳是淮河发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8月23日,环保部约谈南阳市领导时认定,该市“环保工作机制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缓慢,历史欠账太多;县级环保部门还存在自收自支的现象,环保能力建设明显不足”。(8月24日,人民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阳人,笔者在外地读书、工作数载,虽每年只有春节、暑假两季回家,但正是这样的短暂停留,使我对南阳的环境状况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体会。

  儿时,城里流着一条河,河里流淌着清水,鱼儿、虾儿清晰可见。然而,没过几年,河里的清水却变成了黑水,鱼虾也难觅踪影。河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河道中。河滩上,有市民利用小片土地种起了蔬菜。前年春节回家,在市中心散步,直至中午头顶仍是雾霾密布。虽然当日是晴天,但在雾霾的遮蔽下,阳光却很难光照大地,大中午却让人都有临近傍晚之觉。今年春节回家,去外面走亲戚、购物、玩耍,每次回来都是蓬头垢面。

  环境问题的危害,有些时候对其感受并不深,这是囿于认识论原因,我们很多认识都受制于自身的直接经验。环境问题的危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而不是马上就反映出来的;此外,环境要素要和其他条件联合作用,才能对个体生命健康构成看得见危害。作为普通人来说,对于环境问题的危害,也许仅仅就停留在可以看得见、可触及的感官层面而已。

  但是,环境是一个整体的动力系统,它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危害,都会对系统稳定产生影响,同时这种改变了的环境又会对人类群体构成危害。因此,对于环境问题,我们不能置若罔闻。特别对于肩负着维护环境职责的地方政府来说,他们的一切不作为都是在助长危害环境行为的发生,从而成为了危害环境的“帮凶”。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看似是一对矛盾体,实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因为对环境欠下的债,最终还需要我们人类自己来偿。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充分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这样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终究不可取。经济发展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方面,生命健康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且经济发展的终极向度也应当是人类生命个体的发展与完善,单纯的经济发展难以满足人类自身的各层次各类别需求,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更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利益侵蚀。因此,地方政府务必要用长远的、发展的、整体性的眼光来看待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力求让南阳早日摆脱严峻的环境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