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需要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05.01.2016  12:30

  徐勇平 曾立生 江西日报记者 宋海峰

  在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江西成新农场创新“六统一”和“五个3+”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农业生产由粗放型、高成本、低效益,转变为机械化、专业化、田园化、产业化、科研化、生态化,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目前,该场人均作业耕地达300亩。2015年,水稻单产达519公斤,超过全省水稻平均单产103公斤;年产水稻由2009年的1400多万公斤骤增到2600多万公斤;种植人员人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年收入突破10万元。

  江西成新农场的实践给建设现代农业以启示。

  如何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面对分散经营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问题,成新农场决策者创新思维,做好体制机制创新这篇现代农业大文章。农场调研员郑厚亮介绍:“我场组建了3个分场、1个农科所、28个管区,农业种植模式自上而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形成了‘大农业、大分场、多管区、全产业链’的农业布局和组织架构,实现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最重要的是以“六统一”统领农业生产,即:全场统一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政策、统一种植模式和区域布局、统一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农机作业标准和调配、统一用工管理和用工价格。同时,实行“五个3+”组织农业生产,即:“农场+分场+管区”三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工人+种植户”三种人员参与生产管理、“集体种植+家庭种植+委托种植”三种种植模式、“基本工资+服务年限工资+效益工资”三种收入组成方式、“耕地机械+晒场机械+烘干机械”三类农机设备。

  从分散走向集约,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悄然重构,形成了“大农业、大分场、多管区、全产业链”的农业布局和组织架构。效益从适度规模经营中来。在水稻烘干服务中心,正在烘干晚稻的三分场七中队农民冯上海说:“以前一家一户的‘小田块’捆住了规模经营的手脚,我以家庭农庄的模式种植了500亩水田。水稻全年亩产达600公斤,种粮收入达10多万元。”

  如何让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形成规模

  事实上,现代农业的规模,不单是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也能形成规模,带来规模效益。

  效益从形成规模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来。成新农场成立了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这一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分场八管区农民熊茶根说:“我承包的400亩田所需的生产物资、劳动工具、种植化肥及技术指导由农场提供,生产的粮食卖给米业公司加工销售,形成了全产业链,解决了增产不增收的难题,种粮收入超过6万元。”为把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对接起来,该农场走“公司+基地+订单”新路,由成新米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与各农业分场签订种植合同,与农业种植户实行订单收购、有偿烘干储藏、产销一体化的无缝对接。目前,该农场粮食加工规模从小到大,加工层次从粗到精,生产的“成新万家香”品牌大米享誉省内外。2015年下半年,该农场投入5000万元,开始兴建现代化仓储、运输、烘干、加工一体的现代化大米加工厂。

  近年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业厅、江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纷纷来农场开展水稻科研高产攻关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2014年,该农场种植的袁隆平院士超级稻亩产达848公斤,种植的甬优系列品种平均亩产达914.5公斤,最高亩产和平均亩产均创下了全省最高纪录。2015年实施的全国第四个、江西唯一一个袁隆平院士超级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的万亩片,亩产达805.67公斤。

  如何令先天“弱质”的农业由弱转强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但又被普遍认为是“弱质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

  农业的身子骨如何由弱变强?兴建高标准良田、机械化是必由之路。

  穿行在成新农场三分场田野间,成规模的“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这样的场景在该农场随处可见。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成新农场将全场3万亩农田进行统一规划,多渠道投资(含农民投工)1亿多元,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农田整治和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改造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耕地的70%,累计平整低洼、低产土地8400余亩,将“小田变大田,低产田变高产田”,3万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了排灌站和农用桥梁,机耕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全场园田化水平大为提高,旱涝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70%。

  农业的装备水平可谓“鸟枪换炮”。近年来,该农场重点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重点改造自制了整田耥耙机,自制了摊晒机、翻晒机、稻谷起场装车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100%。同时,该农场还兴建了日烘干能力480吨稻谷烘干线、烘干中心,水稻生产从播种育秧、整田耥田、机械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稻谷运输、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由弱转强了。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