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两违”何以“零增长”?构建治理长效机制

23.01.2014  14:57

珠海前山河两岸在违章建筑清拆后,生态长廊的美景初现。

前山河夜景。

整治后的广珠城轨沿线,进一步提升了珠海的城市门户形象。

        省政府日前公布2012年度土地执法监察考核结果,珠海因综合考核评分最高获地级以上市考核一等奖;斗门区荣获县区级考核一等奖,获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亩。

        向改革要活力。自2012年6月全面打响整治“两违”之战,珠海坚定决心、科学谋划,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群众路线为指引,坚守“两违”“零增长”的红线,“不出事”的底线和“减存量”的主线。至2013年12月31日,在确保“两违”“零增长”前提下,珠海已实现违法建筑“减存量”92.86%、违法用地“减存量”85.5%的显著成效。

        对珠海“两违”整治工作,省分管领导予以肯定,要求省有关部门总结珠海“两违”整治的经验做法,用以指导全省工作。

        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执政为民理念,以更高目标、更大力度扎实推进“两违”整治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打造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的宜居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

        ■数说

        至2013年12月31日,在确保“两违”“零增长”前提下,珠海已实现违法建筑“减存量”92.86%、违法用地“减存量”85.5%的显著成效。全市七个行政区(管委会)共查处各类违法建筑8817宗、面积2969518.605平方米,遏制141宗新发现违法用地,面积384.85亩,整治存量违法用地369宗,面积2877.3亩。

        战略目标

        举全市之力让“两违”彻底消失

        2012年6月,珠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违”整治风暴拉开序幕。珠海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集中开展整治违法建筑、违法用地专项行动。

        整治违法建筑、违法用地,是珠海城市建设的现实所需,更事关珠海城市的长远发展。当前,珠海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为目标定位,正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并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宜居城市。“两违”专项整治将为实现这些目标打下基础。

        动员会上,珠海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王衍诗强调,要让“两违”在珠海彻底消失,“‘两违’不整治,党委政府不称职,社会管理不公平,珠海人民不答应。”

        “两违”整治,要啃的都是硬骨头,历史遗留问题多,牵涉面广,利益错综复杂。但珠海决心坚决,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王衍诗,副市长王庆利、潘明亲自挂帅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挥,举全市之力投入到“两违”整治中,将城管、国土、人大、政协、宣传、公安、财政等29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下设10个工作组,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

        行动之初,珠海市领导与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监督管理局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责任单位又与各区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行动期间,李嘉多次深入调研解决“两违”整治工作存在问题,听取专题汇报并做专门批示;珠海市长何宁卡多次亲自过问整治工作进展,王衍诗也多次主持召开两违“整治”工作会议,并深入基层调研。

        领导干部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起到了良好的率先垂范作用。同时,整治领导小组全面谋划、周密部署,制定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对全市“两违”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摸排,以群众投诉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重大项目建设等三类为重点,建立整治台账,明确提出“零增长、减存量”,坚决守住“零增长”红线,不允许新的违法建筑有一寸增长。在2013年底前实现台账内两违“减存量”80%、重点案件100%的工作目标。

        在高压态势下,珠海“两违”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至2013年12月31日,在确保“两违”“零增长”前提下,珠海已实现台账内违法建筑“减存量”92.86%、违法用地“减存量”85.5%的显著成效。根据省政府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土地执法监察考核结果,珠海因综合考核评分最高获地级以上市考核一等奖;斗门区荣获县区级考核一等奖,获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亩。

        制度创新干部责任倒查守住“零增长”红线

        专项整治的最终目标,是要彻底杜绝“两违”,这离不开制度和机制的保障。在“两违”整治中,珠海建立了自上而下、全面完备的六个制度保障和运作机制,坚守“零增长”红线,以“零容忍”对待“两违”,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拆除。

        落实领导挂点村(居)制度,市城管局挂点领导每周下基层走访调研,听取各区局“两违”整治情况汇报,查看违建整治现场,及时协调解决“两违”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及时将违法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各镇(街)在每条村都配备“两违”巡查员,与城管执法人员一起,每天对责任区内的建设情况进行拉网式巡查。城管部门同时实行违法建筑“零报告”制度,每日巡查情况由各辖区城管中队、区城管局逐级上报市城管指挥中心,中心每周向市委领导上报信息,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置各类抢建行为。

        据了解,一旦发现违法建设,城管部门立刻启动三级快速处置机制,最快可“当天发现当天拆除”。

        “硬骨头”是重点突破点。影响恶劣、阻挠重大项目推进建设,顶风抢建、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列入了每季度违法建筑重点拆除方案。据悉,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前后确定大环山临时市场、棕榈假日小区违建、那洲猪棚、红东市场、白沙栏等五批106宗有影响的违法建筑作为重点拆除项目,目前已全部清拆完毕。

        在坚决拆除的同时,珠海深挖严查,揪出保护伞、斩断利益链。事实上,“两违”之所以蔓延甚至长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背后的“保护伞”。香洲规划分局原副局长李某就因失职渎职,直接导致湾仔市场约18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产生。

        在珠海“两违”整治中,“零增长”是一条红线。对工作不力、工作失职渎职、突破“零增长”的,市纪委监察局一律启动责任倒查机制,严肃查处“两违”背后的腐败问题,查处失职渎职、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及参与“两违”或干扰、妨碍执法的公职人员。

        据统计,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珠海共有25名公职人员被问责,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人。仅湾仔市场违法建设一案中,包括李某在内的3名负责人“一撤两被免”。

        以人为本

        疏堵结合守住社会和谐稳定“底线

        “两违”整治赢得了民心,也锻炼了干部队伍。在工作开展中,珠海注重强化机关作风的转变,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不久前,年近70岁的广州知青何先生名下位于平沙镇的房改房办上了房地产权证,困扰他十多年的包袱终于放下。

        珠海深刻认识到,当前村民违法建房问题既反映村民依法用地意识薄弱,也反映政策存在薄弱环节,如宅基地指标的落实、村级规划的完善等。珠海明确,要客观看待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宜粗不宜细,宜松不宜紧,宜解决问题不宜纠缠旧账、不留后遗症”的原则,以改革举措、创新意识解决历史问题。

        以此理念为指导,对违法建筑因地制宜实行“堵疏结合”原则。“既做到执法必严、对应清拆的决不手软,同时也兼顾法理与人情、历史与现实。”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3年1月1日,珠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村民建房管理的意见》正式实施,预示珠海从1999年基本停止的宅基地审批报建重新开放。根据意见,在2012年6月11日之前已建但无合法手续的房屋有望合法化,符合条件的村民可补报。

        村民报建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也是珠海能否实现“减存量”目标的关键所在。积极引导群众报建,将加快“减存量”步伐。

        据了解,斗门区将报建流程简化成“三步走”模式,村民只要将报建资料报到村委会或镇村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就实现一条龙服务,从受理到颁发证件一个窗口处理完毕,在资料完整的情况下最快只需几个工作日就可以把手续办下来,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统计,至2013年12月,珠海各区已办理农民建房报建手续1300宗,面积50.46万平方米。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村民自建房报建手续,降低报建成本,珠海把“两违”整治专项行动办成了惠民、利民的好事。

        整治工作要有勇也要有谋。在守住“零增长”红线的同时,执法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与群众沟通,化解矛盾,并加强部门之间联勤协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确保“干成事、不出事”,守住社会和谐稳定的底线。

        群众参与

        良性互动构建城市治理长效机制

        “没有老百姓的理解,什么事都干不成。”在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看来,群众的自拆行为,恰恰折射出珠海“两违”整治宣传教育的成功。“想违法但不敢违法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了,整治进入了一种良性轨道。

        一年多来,珠海市城管局通过搭建不同层次的宣传沟通平台,全面拓宽社会公众参与“两违”整治工作的交流维度,实现政府“两违”整治工作目标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推动整治工作。镇街、村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相关职能部门,都是城管部门的发动对象;报纸、电视、互联网、政务微博、手机短信、宣传车、宣传栏等平台,成为“两违”整治宣传的重要载体。

        2013年,市城管局主动触网开通珠海城管政务微博,为“两违”整治建立新的发声渠道和民众交流平台,主动及时发布“两违”整治的工作进展、典型案例、政策法规等,并主动接受网民监督举报,将微博网络举报平台与“城管数字指挥中心”和“零报告、零容忍”制度有效对接,迅速处理“两违”投诉并公开处理结果。

        群众举报是发现“两违”线索的重要来源。统计显示,2012年6月1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珠海市城管局共受理“两违”举报案件4790宗,其中12345热线转办1812宗,12319公众举报2380宗,信访室受理542宗,微博举报43宗,纠风在线举报13宗。通过编织严密的“监控网”,力争做到违法行为当天发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珠海市城管局还深入各大社区开展“城市治理大家谈”活动,针对市民群众关注关心的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创造一个互动开放的舆论空间,建立起城市治理长效机制,解决城市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同时,珠海市城管局积极借“外脑”凝聚智力,多次举办“共建美丽珠海、共享美好生活”大家谈专家讲座,为珠海打造国际宜居城市提供了更开拓的视野。

        ■评论

        多手段治理“两违

        凸显执政为民理念

        自2012年6月以来,珠海拉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整治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的“两违”整治风暴。至2013年12月31日,在确保“两违”“零增长”前提下,珠海已实现违法建筑“减存量”92.86%、违法用地“减存量”85.5%的显著成效。

        违法建筑与违法用地问题几乎是我国所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越发达的城市,“两违”问题带来的危害往往越严重。在珠三角,“两违”问题有深刻的历史成因。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依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但违法用地与违法建筑也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城中村违建问题,在农村,主要表现为乱占耕地搭棚盖厂等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这些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珠三角的土地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土地管理必须集约化节约化。另一方面,珠三角要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两违”问题不仅破坏城市美观,更带来一些城市暗角,滋生很多社会问题。

        对于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宜居城市的珠海来说,整治“两违”问题更有必要。但“两违”问题既然有复杂的历史成因,其整治就必然并非简单粗暴的执法就能完成,由于其背后往往牵涉到多方利益,如果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影响社会和谐。整治“两违”,对政府来说,是真正的硬仗。

        珠海在整治“两违”问题中表现出的坚定的执政为民信念和治理技巧值得称道。在组织层面上,珠海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与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责任单位又与各区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消除部门壁垒,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在制度层面上,珠海建立了自上而下、全面完备的六个制度保障和运作机制,落实领导挂点村(居)制度,城管部门实行违法建筑“零报告”制度,对影响恶劣、顶风抢建、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则建立每季度违法建筑重点拆除方案,进行重点突破。在舆论上,则建立群众参与、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珠海市城管局通过搭建不同层次的宣传沟通平台,全面拓宽社会公众参与“两违”整治工作的交流维度,实现政府“两违”整治工作目标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推动整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两违”背后的保护伞和利益链,珠海毫不姑息,严查腐败和失职渎职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壮大了治理力量,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时,珠海对“两违”问题也没有一刀切,而是堵疏结合,重新开放宅基地审批报建,应该说,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也能够稳定民心。

        在组织和制度的强大保障下,通过多重治理手段和舆论动员,珠海治理“两违”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经验表明,只要本着执政为民的目标,敢干、会干,就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

        ■亮点

        两级城管审判庭提供司法保障

        城管部门介绍,拆除违法建筑直接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在拆除违法建筑行动中,执法人员经常遭到辱骂、威胁甚至暴力抗法,给“两违”整治带来了很大阻力。为破解这一困境,增强城管执法的社会公信力,珠海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构建公安配合城管执法工作机制。

        据了解,珠海在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增设六大队,在香洲、拱北口岸、斗门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增设处置中队,专门负责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及行政执法配合保障工作。珠海市城市监督管理局与市公安局制订了《珠海市公安机关配合和保障珠海市城市监督管理执法工作规定(暂行)》,规定在各自职责内共同维护城市管理领域的正常行政执法环境和良好社会治安秩序,为“两违”整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另据介绍,珠海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加挂城市管理审判庭牌子,在香洲、金湾区人民法院分别增设城市管理审判庭,专门负责城市管理案件的审理,提高行政处罚的执行力度。

        “数字城管”实现人人都是信息采集员

        要实现科学化的城市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目前,珠海已建立了市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并组建了人数为116人的信息采集员队伍和呼叫受理员队伍,服务覆盖了香洲主城区。

        根据珠海市城管局的计划,珠海数字城管系统未来将进行升级,市民发现城市管理相关问题可拍照或者上传视频到数字城管系统,并对参与城市管理的市民进行奖励,从而实现“人人都是信息采集员,人人都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型城市管理机制,为城市的宜居奠定基础。

        去年底,《珠海市“数字城管”二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已获批复,珠海今年将投入793万元建设“数字城管”二期工程,项目将扩展覆盖斗门、金湾、高栏港等片区。

        策划统筹 陈邦明 沈文金

        撰文 向松阳 摄影 王荣

        编辑统筹 李国飞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