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申遗成功“丢”了的算盘,能否找回

08.12.2013  17:28

在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珠算几乎已经淡出。4日,珠算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珠算,能否因“申遗”而迎来传承的春天?

有了键盘,丢了算盘?

算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在生活中销声匿迹。是否有了计算机,珠算就该进博物馆了?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会长张德和等学者认为,珠算是国宝,不能丢,使用算盘和使用电子计算工具并不矛盾。专家们认为珠算除了在加减法和一位乘法上比计算机更有效率,还具有教育启智、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功能,而且由于算盘不使用电池,没有辐射,因此它还很“环保”。

实际上,在一些财经类大中专院校和财会类中职学校,珠算如今仍是必修课。财政部于2005年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第二章第九条就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考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在今年新实施的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也基本沿用此项规定。

尽管获得了学者专家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但学习珠算、使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事实。安徽程大位珠算博物馆馆长于刚强说,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中国珠算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只是沉浸于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那除了自我欣赏之外,珠算离消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计算机时代的珠算文化传承

记者了解到,尽管珠算“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但一种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珠心算正走进全国数百所小学的课堂,成为珠算文化传承最有效途径之一。

2004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立项,中央教科所、浙江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潍坊医学院承担研究珠心算是否对儿童智力具有开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珠心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具有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

大位小学是全国珠算教学试点学校。自1994年以来,这所小学就在进行珠算教学试点,开展“珠算、口算、心算”三算结合的教学尝试,并荣获国内外多次珠算比赛的大奖。

安徽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国家级珠心算教练汪素秋老师介绍,珠心算是一种智力体操,儿童的眼、耳、手、口多种器官参与活动。双手打算盘,左右手协调动作,左右脑交替运转,能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这种珠心算教育活动使学生机能、心灵和大脑得到了锻炼,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思维敏捷性和直觉反应能力得到了培养。

据统计,目前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在做珠心算教育。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