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申遗成功该不该回课堂? 八成受访者称没必要

06.12.2013  19:16

珠算口诀,你还记得吗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本版制图/郑萌

   珠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友预言校园要刮起“珠算风

   商报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没必要开珠算课但专家说,学珠算对学生益处良多

   申遗成功的珠算,该不该回到课堂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猜测,珠算将回归校园。

  目前,郑州市的小学中,珠算课的开设情况并不乐观。根据商报所做调查,六成多家长认为,珠算即使回归校园,也不应纳入课程体系。   

   事件

   珠算申遗成功

   网友预言其将回归校园

  12月4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中国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位列其中。

  此次珠算申遗成功,有网友预言,“珠算将回归校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珠算曾作为必修课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案例

   有学校搞珠算教学实验

  今秋入学,小宇坐进了管城区南十里铺小学一年级的教室。数学课上,小宇和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算盘的26个算母符号。

  “珠算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入门。”校长李振江在做一项教学实验,而新入学的小宇正好是实验班的成员。实验学科是数学,实验教材是中国珠心算协会原副会长郭启庶编纂的《优因数学》。

  在李振江看来,实验数学融合了西方数学符号化思想方法,与中国传统数学的珠算符号、运算模型等,构建了全新的数学课程知识结构。珠算可以让孩子们在拨动算珠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计算过程,理解计算原理。李振江说,通过这样的教学,目前三年级实验班的学生实际上已经学完了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

   现状

   珠算开课情况“不乐观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其中提到,在一至三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在郑州市珠算协会秘书长袁志斌眼中,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目前珠算课程在郑州的幼儿园、小学中主要是以珠心算的形式在开展。”他介绍,珠心算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是以打算盘为基础,在脑中进行加、减、乘、除等的计算。

  袁志斌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珠算急剧弱化。校园里的珠心算课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小学还没有幼儿园的情况好。”“区里有珠算(珠心算)课程的学校很少。”某区教体局工作人员坦言,珠算开课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观点PK

   反方

   已经过时,应该淘汰

  事实上,关于“珠算”的争议一直都有。珠算,在初始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算法口诀。“孩子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失去兴趣和耐心。”市民刘女士认为,传统落后的内容应该适时淘汰。

  网友“图路斯”认为,在实际生活领域,用到珠算的很少。“没有实际功用,再去学就失去了价值。很多人小时候学过,后来不用就忘完了。

   正方

   对学生益处良多

  作为珠算研究和推动者,郭启庶一直致力于将珠算文化带入主流数学基础教学。

  郭启庶说,珠算有其独特的数理内涵,“珠算模型和计算机计算模型是一致的,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益处良多。

  他也在学校中开展珠算教学实践,“基层教师反映,学过珠算的学生学东西更快。”在他看来,珠算是很先进的数学思维方法,用在教学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调查

  昨天,河南商报联合河南一百度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家长觉得小学开设珠算课程“没有必要”。 (李亚沛)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