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无任意球破门 缺乏大师圆月弯刀“江湖失传”

19.06.2014  13:43

  想当年,贝克汉姆曾以一记“绝对弧线”力斩哥伦比亚;想当年,罗伯特·卡洛斯一脚劲射洞穿中国防线;想当年,小罗的魔鬼任意球吊射戏耍希曼……世界杯上,从来都不乏任意球经典。此前19届世界杯的总进球数两千有余,但直接任意球破门从来都是皇冠上的明珠。不过,本届巴西世界杯第一轮战罢,居然没有出现一粒任意球直接得分。

  首轮产生49粒进球,这比上届同期的20球多出一倍有余。不过,相比在南非每29个进球里就有一个直接任意球破门,本届世界杯在任意球破门上则“不及格”。皮尔洛在对阵英格兰补时阶段任意球正中横梁,已是距离进球最近的一次。在巴西,“圆月弯刀”的神功失传了?

  战术挤压,任意球得手空间不足

  国际足坛的趋势越来越关注细节。当下无论联赛还是世界杯,最后取得锦标的往往不是进攻最凶猛的,而是犯错最少的球队。有效控制对手的得分机会成了立足之本,而定位球、特别是危险地带的定位球,往往是高手对决中打破平衡的一点。

  随着新世纪以来温格、贝尼特斯等人将大数据管理的概念引入绿茵场,在高水平比赛中,无论是运动战或定位球中,防守人员的跑动和站位已经极为精准,这才有了见招拆招般的罚球方队员钻进人墙创造“漏洞”的战术。

  而随着各支球队极力规避危险,会自觉减少在球门正面的扇形区域造成犯规。以球风比较开放的加纳与美国为例,两队在2006年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轮相遇时,一共出现了48次犯规,而在本届世界杯上两队再次碰面,加起来才只有22次犯规。除非万不得已,双方都避免给对方设置得分机会,特别是在本方门前30米内。

  一方面是对于任意球的布防更加细致,另一方面是创造任意球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就使任意球在比赛中得分的几率减小。

  大师稀缺,任意球专家青黄不接

  这个时代缺乏任意球大师也是不争的事实。本届参赛球员中,给人留下过经典任意球得分的,还是杰拉德、弗兰、皮尔洛等老将,苏亚雷斯、内马尔等球员尽管不乏任意球破门的纪录,但总缺少能令人记得起来的经典瞬间。

  如今在世界足坛名头响亮的梅西和C罗,本应是最有机会在世界杯上以任意球破门的。二人的罚球一个以高速“电梯球”取胜,一个以多端变化制人,曾经都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不过,碍于本赛季状态一般,梅西本赛季尽管曾有任意球直接破门的纪录,但在巴萨队中主罚任意球的数字已经减少了很多。至于C罗,如今更是心态和身体都不处于最佳状态,小组赛后两场能否取得进球都是未知数。在之前对德国队的比赛最后阶段,C罗曾经获得过一个绝佳位置的任意球,却泄愤般一脚踢中人墙。这也是他当下心理活动的最佳写照。

  十几年前,小罗、贝克汉姆、皮尔洛、齐达内,每个人都有标志性的任意球得分方式。每到球队获得任意球时,很多球迷都满怀期待。但如今这些人中大都已经退役,仅存的也大都进入职业生涯的暮年,不仅很难再独占主罚任意球的机会,风格也被摸透。缺乏大师,也是这次巴西世界杯“圆月弯刀”消失的一大原因。

  “桑巴荣耀”,任意球轨迹不再飘忽

  “飞火流星”9个,“团队之星”6个,“普天同庆”5个。这是此前3届规定用球在当届世界杯上的直接任意球破门数。随着比赛用球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任意球得分却越来越少,不得不说,皮球的确对任意球大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德国与南非世界杯的两代用球都过于平滑,这使射门和任意球的运动曲线发生突然偏向或变速,飞行轨迹也飘忽不定,容易令门将对球路产生误判。

  为本次世界杯定制的比赛用球“桑巴荣耀”,则在被诟病说飞行轨迹飘忽的“普天同庆”的基础上,改善了球的对称性和均匀性。通过风洞测试显示,这次的足球所受阻力是历届最低。而6块皮间的接缝处凹陷深度的加深,也令球在罚出时线路更稳定,尽管球速提高了,却更容易被门将捕获或挡出。本届世界杯不少射门尽管会造成帕特里西奥和阿金费耶夫那样的脱手,但很少再有像小罗2002年吊射英格兰时那样飞出诡异的线路。

  不过,球迷也不必过于失望,毕竟上一届世界杯中的首粒直接任意球得分,也是出现在次轮比赛。随着球员们逐步进入状态,对球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圆月弯刀”重出江湖的日子,应当也不远了。(陈婷 胡雪蓉)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