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团队】扬帆竞发 百舸争流——记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创新团队

24.12.2015  18:00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充分报道我校科技部门、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创新工作及其取得的重要成果,大力营造“人人都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的良好校园氛围,全面提升我校科技核心竞争力,党委宣传部与科技处联合在校园网主页推出科技工作专题报道,共分科技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新秀等三个板块,同时还将在校报、广播台、宣传橱窗刊发。今天,本网专题介绍由校长助理陈焕文教授领军的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创新团队。

      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创新团队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质谱学领域“原理创新-仪器研制-应用开发-示范推广”全链条科技创新的研究团体。在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江西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组建了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2010)、质谱科学与仪器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实验室(2012)、“直接质谱分析方法研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质谱科学与仪器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3)、江西省精密仪器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院士工作站(2014)、教育部纳微构筑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装置研发中心(2015)、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5)等国家及省部级平台。团队拥有来自分析化学、环境科学、有机化学、生物学、机械电子等专业的固定研究人员26人,其中博士16人,教授13人(二级教授4人、全职外籍教授2人、杰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万人计划资助人才1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包括院士、长江、杰青、外籍教授等;固定研究人员的平均年龄35岁,与兼职研究人员一起,组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拥有科研用房4500m2,仪器设备4000余万元。承担国家级课题40余项,省部级课题29项,科研及平台建设经费达1亿。
      近年来,团队主要从事复杂基体样品直接质谱分析方面的基础理论、仪器研制及应用研究,发展出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DAPCI-MS)等能对复杂基体样品中待测物分子进行定性识别及定量检测的直接质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复杂基体样品快速、实时、在线、原位、活体分析,拓展了质谱分析的应用领域。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中共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Nat. Protoc.(2篇)、Nature旗下Sci. Rep.(4篇)、Angew. Chem. Int. Ed.(8篇)、Anal. Chem.(27篇),国际权威期刊封面(底)论文12篇;获国家专利授权32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件。研发了质谱仪关键部件及整机等仪器10余种。成果多次获得Nature杂志、国际权威专家高度评价,被编入3部英文专著及Analytical Chemistry、Mass Spectrometry等国际权威教材。已获国内外奖励与荣誉10余项(含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团队除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还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工作。现已与江西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复杂基质样品表面爆炸物的DAPCI-MS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样品无损化,更可以实现高效快速的现场监测,在刑事案件的侦察与破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质谱仪器关键部件研发方面,已成功完成了EESI、DAPCI的样机研发,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项目的资助下,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完成EESI和DAPCI与国产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并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刑侦、生命科学等领域。
      不仅如此,该团队将眼光瞄准国际,目前与美国普渡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有效的合作交流。团队正加紧步伐与瑞士合作筹建中瑞精密制造与工艺研究工程中心,通过引进瑞士先进的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组织培养国家层面的精密机械加工人才,为科学仪器的产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心建成后,将按照“做实一个点(中瑞精密制造中心),连成一条线(一带一路,江西-中国-俄罗斯-瑞士),带动一大片(江西-中国-亚太地区)”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建设“中瑞江西产业园”。不仅能为江西地方的产业升级服务,带动江西绿色制造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转移与推广瑞士精密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内技术型蓝领教育模式,探索我国科教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