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理性看待EMBA招生降温

01.07.2014  12:28

  时值各高校EMBA秋季班招生季。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不少高校EMBA班的招生情况不如往年,一方面EMBA班的培训价格不菲,两年学费最低也要40万元,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00万元。另一方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报名EMBA班的人数明显下降。官员和高管来的少了招生比往年差(6月30日北京青年报)

  2002年,我国EMBA起步,让上世纪90年代培训大中型企业人才的MBA高端培养进行分层,EMBA一度成为培训大中型企业决策层的精英教育。然而,由于官员和高管同时就读EMBA引发社会上不少道不清说不明的是是非非猜想,使EMBA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遭到质疑。如,民革广东省委向广东省政协大会提交的提案说,官员就读EMBA可能助长“官商勾结”的不正之风;某上市公司管理人士坦言,“混圈子”、“搭官员”是EMBA学员花高价读书的普遍目的;甚至不少高校EMBA班还以官员和高管曾就读EMBA为招生噱头,从而更让读EMBA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交友实战”、“拓宽人脉”阵地,与EMBA教育宗旨背道而驰,鉴于此,EMBA招生降温,对商业精英教育十分必要。

  其实,EMBA教育既是一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商业教育模式,也是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它随着商界领袖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补充和更新商务知识、提高经营本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对提升公司或企业中、上层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EMBA教育对接受教育者而言,是一项昂贵的商业教育产品。众多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EMBA教育并非容易混到文凭,其课程安排一般分3个阶段,含13门基础课程,形成思维框架,管理实务,环境分析和战略发展四个模块,学员选修时,还有创业学,企业制度等适用课程,在最后综合应用阶段,学员还会被要求运用所学理论,就现实企业管理问题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可以说,EMBA教育作为一门管理学科,更多体现于管理艺术。它对某些过快发展起来的企业、公司中没有接受系统管理学教育,急需改善知识结构的人来说非常适用。其中,通过EMBA教育的学员,有的能尽快运用所学系统理论知识支持公司变革,解决诸如员工奖励机制等实际问题;有的能通过对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理论系统了解,提升应对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竞争力;有的能进行就职领域和专业转换,既能提高在现有工作岗位上的管理效能,也能通过转换领域增长薪水收入。尤其是EMBA教育在课程内外的讨论,都是建立企业管理实务基础上,如果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将陷入“不知所云”的沟通尴尬。由此可见,EMBA教育已然成为国内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当然,现在不少开展EMBA教育机构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把一些可在国内讲解的案例材料,有意无意的设置到国外,把一些知识型教育进行换汤不换药的包装,导致EMBA教育学费连年飞涨;个别商学院甚至有意放松“进、出口”把关,以“肯定能通过”的承诺来招揽学员,明显有违EMBA教育严入严出的教育属性,更使EMBA教育丧失精英教育性质而广受诟病。

  事实上,真正的品质教育在于提升人的能力,而人最根本也是最有挖掘潜力的能力是思辩能力。思辩能力来源于工作实践积累,再通过相应培训上升为理论知识系统,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EMBA教育就是一项“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升华教育,因此,EMBA教育是职业发展是一项投资,通过接受EMBA教育,能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征、擅长领域和弱点等,进而发挥自己特长重新审视、确定职业发展大方向,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谓追求人生价值的立足之本。

  当然,EMBA教育必须消除人脉资源、利益交换平台的不当影响,向社会公布学历教育项目,EMBA的收支情况以及在师资、课程、培养活动设置中具体细则,形成良好监督制约机制,从而有效清除EMBA教育的“污垢”。唯此,才能使EMBA教育成为提升综合素质和软性技能的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