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理财损失近7千 称银行未告知其所购产品为基金
高老太理财合同
近日,家住红谷滩新区的市民高老太称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亏了6千余元,老太太想不通,她只是想理财,怎么会亏钱呢?“我今年四月份在光大银行花了6万元买理财产品,当时我让他们给我推荐,银行理财经理给我买了基金,上个礼拜理财经理给我打电话说,这个基金现在亏损6千多元。”高奶奶非常无奈。
银行没跟她说清 老人家损失近7千元
市民高老太和老伴都已退休10多年,两人的退休金加上儿女给的零花钱,每月除去必需的生活开支,能剩下近万元,多数存在银行里涨利息。由于上半年央行不断降息,银行存款的收益越来越少。于是,高奶奶便寻思着买点理财产品,让钱“生”钱。
2015年4月15日,高老太和老伴带着6万元来到光大银行丰和大道支行想买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吴先生接待了他们。高老太在该支行办理过几次业务,因此与吴先生有点相识。
“当时我就问他应该买哪款理财产品比较好,小吴给我推荐了一款,自己也没听清,只是听到说收益较高,后来他递给我签字的理财合同书,我都没看清就把字给签了。直到10月17日,光大银行打电话说,我买的理财产品亏了。当时我还在想亏了的意思是不是没赚很多钱,但是本金应该还在。”高老太无奈地说,“第二天,我就和老伴到光大银行就想找小吴问个清楚,哪知小吴已经调离这个银行了。他的同事接待我们,帮我查了一下,发现我买的那款理财产品是基金,现在亏了6千多元。基金风险这么大,我从没想过买基金啊。”
高老太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多次前往光大银行丰和大道支行想讨回自己亏损的6千多元,但是支行负责人多次推脱,自己无奈之下只好向媒体求助。
10月23日,记者陪同高老太再次来到光大银行丰和大道支行,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吴经理已不在支行工作,具体在哪,也不太清楚。由于4月份,股票与基金的行情都是比较好的,当时吴经理也是本着好心才会向高奶奶推荐这款基金产品,哪知随后股票市场动荡,基金有所波及,高老太的基金也遭到了亏损。当记者提出调取当时高老太办理业务时的视频录像,银行工作人员称,如要看监控视频需请示上级领导,需要几个工作日。10月26日,记者再次询问该银行,其工作人员又以别的借口为由,未能提供当日视频监控。
在记者介入下,10月27日,该银行同意与高老太协商,各自承担损失的一半。但高老太对于银行的提议表示不满,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银行应承担4千多元的损失,自己只能够承担2千元的损失。目前,高老太与银行仍在协商中。
定存已不再是老年人投资理财的最爱
随后,记者在几家银行网点走访时看到,现在市面上可供老年人选择的理财方式品种繁多,如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大额存单、国债、保险产品、基金、股票等。并且现在老年人对理财的认识也越来越开放,从单一的存款选择到银行理财、购买基金,甚至是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他们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
在某家银行一营业网点内,记者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银行某理财产品,在经过左右比较收益之后购买了一份预计年化收益在4.65%,投资期限为90天的保本型理财产品。 “现在存款利息太少了,买点理财多赚些。 ”老人家表示,“而且市面上很多打着稳赚旗子的骗子来骗我们老人家,在银行买理财产品还是安全些,既要赚钱更要安全啊! ”
业内人士:买理财产品一定要看清合同、拒绝诱惑
某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老年人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追求稳定的投资群体,很多老年人都是拿退休工资来投资理财,因此对理财产品购买需十分谨慎。
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广大老年人,由于各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有业绩考核任务,因此有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有时会误导投资者从而让其蒙受损失,像高奶奶遇到这种事情,在平日里是很常见的。因此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性质、收益、风险等级等情况,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中的每一句话,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咨询子女,同时要求销售人员做进一步解释。如果销售人员口头解释的与合同上写明的有差距,老年人应该及时提出来,并要求对方将承诺的事项写入合同条款。(记者 刘文君 见习记者 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