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卿:官员“跑路”是“官商不分”惹的祸

24.06.2015  12:29
原标题:姜瑞卿:官员“跑路”是“官商不分”惹的祸

42岁的钟启章身兼惠东县政府办副主任和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两职。3月19日,多名债权人收到钟启章写有“对不起”等内容的短信。20日,钟启章三兄弟及其家族10多人全部“失联”,许多债权人顿感不妙:一向被认为财大势雄的钟氏家族留下了巨额债务窟窿。(6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官员欠债“跑路”的案件屡屡发生,本应“朝九晚五”的公务员,为何能欠下巨额债款以至于仓皇逃窜呢?的确,作为一名科级干部,钟启章欠债14亿跑路,其债务来源颇为蹊跷,因为党纪国法都明文规定,禁止官员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也就是说从常理推断,钟启章不可能产生这么多的巨额债务。

然而,据报道钟启章的双重身份让其在周围人眼里“八面玲珑”,这为其后来借款立下“汗马功劳”。因为他在官场上有“地位”是不折不扣的“实权人物”,而且他在商场上有“实力”,产业涉及房地产、餐饮、娱乐、外贸等多个行业,加上“章氏家族”在当地商界的影响力,让钟启章借款容易,担保顺利,为最终欠下14亿跑路埋下了伏笔。

因此,值得警惕的是,钟启章案不是一件简单的经济纠纷,在其背后必是一起腐败大案!因为,钟启章身兼惠东县政府办副主任和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两职,是不折不扣的“当权者”,利用官员“信用担保”借钱,实际上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担保”进而实现权力变现借权敛财,借给钟启章钱的“受害者”其实是攀附强权的“受害者”,甚至是寻求权力的“行贿者” 钟启章欠债“跑路”其背后是官商不分在推波助澜。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加强对官员的监管,不能完全依靠上级纪委、“巡视组”,地方纪委、检察院更要切实履职,发现“违规违纪”及时调查处理,不给“后患”留下机会,否则“后患无穷”;更要划清“官商红线”对大肆借款的企业和个人要严密监管,对经商办企业的官员早发现早查处,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应当及时介入,否则涉事官员一旦“跑路”就会让更多的无辜者受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严治“官商不分”已然成为政府重塑形象、挽回民众之信任的当务之急,如果这样的官员不受到制裁,廉政建设就难出成效,因此,务必惩前毖后,让官员划清廉政红线,切勿利用官员权力“信用”担保借钱,从此廉洁从政,远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