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小农水 惠泽大民生——瑞昌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纪实

04.07.2014  10:16

哗哗哗”的清水从一条新铺设的“小农水”渠道流下来,花园乡田畈村村民徐建国惬意地清洗着蔬菜。放眼望去,村里新建的水泥干渠贯穿山野,一口口山塘和蓄水池波光粼粼……徐建国高兴地说:“现在有了小型水利工程,以后我们再也不会为用水发愁了!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关乎着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切实利益。  2011年,瑞昌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列入了全国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乘着这股东风,瑞昌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再次掀起了高潮。三年(2011—2013年)共投资7285.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400万元、省财政2200万元、瑞昌市财政14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合人民币1285.25万元。共完成了18个乡镇场街道,17个灌区的改造任务。改造灌溉面积11.91万亩,渠道整治长934.87km,渠道衬砌长度454.23km,改造和建设堰坝230余座,改造渠系建筑物1100余座。工程的实施,彻底解决了项目区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了农田灌排“肠梗阻”问题,尤其是解决了一些水利死角的灌溉难题。 

一、科学谋划绘蓝图

瑞昌市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施工质量和防洪标准偏低,配套设施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多数田间沟塘淤泥严重,排涝不畅,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大部分农田就会积水、受淹,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瑞昌市抓住小农水重点县这一契机,迅速在全市规划18个建设项目区,根据已经审批的《瑞昌市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为依据,结合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灌区消号”的目标,编制了《瑞昌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2011—2013)》,并通过评审,拟定瑞昌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加大宣传造氛围

一直以来,瑞昌市委、市政府都把全市的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过程中,瑞昌市注重政府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全力营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累计出动宣传车十余次、悬挂横幅35条、制作固定宣传牌18个、发放宣传材料20000份;组织职工学习培训14次4870人次。同时,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宣传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宣传及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小农水建设的政策、工程建设情况与成效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市水利局通过省水利厅网站、《九江日报》、瑞昌市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农村水利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提高广大群众对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宣传,使受益区群众认识到了该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创造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环境,使群众明确了党和政府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政策、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受益范围、工期安排、资金筹措计划等方面的要求,项目区群众积极配合,农民积极投劳,群众在整体工程建设中的积极参与,既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领导促建设
  瑞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把项目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项目前和建设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工地现场检查指导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瑞昌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委、水利、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办、农业开发办和灌区所在乡镇主要领导组成。  组建了四个工作专班,即工程建设专班、资金管理专班、监督检查专班和宣传档案专班。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专班分工,各司其职,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协调机制。 

为将小农水项目实施好,明确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细则及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工作方案下发各有关乡镇、水务站,为项目建设与管理提供了质量保障。同时,按照“早规划、早动员、早部署、早实施”的工作要求,多次组织调研小农水工作,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组建机构,全面落实工作职责,市、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列入对乡(镇、场、街道)工作的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并纳入乡(镇、场、街道)党、镇领导干部考察体系,作为市委、市政府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四、多方投资增投入

瑞昌市在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加强自身财政投入力度,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和规定及时足额配套了14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同时,全面落实整合资金计划,在申报全国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时,编制了《(2011-2013年)瑞昌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方案》,明确了资金整合的依据、范围、方式和目标,并成立了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对整合资金进行监管。按照“一事一议”的政策要求,瑞昌市财政逐年增加“以奖代补”资金的奖补、扶持力度,起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在项目区小农水项目建设中,共投工投劳10.29万工日,折算完成投资1285.25万元。

五、科学施工严管理 
  在工程建设上,始终突出一个“”字,即规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早、完工早。项目批复后,我们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参建各方提前进场,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每年的正月初五,干部还在放假,群众尚在过年,项目区已经红旗飘扬,施工工地热火朝天。各参建单位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精神,三年的小农水项目我们都是抢在春灌前竣工,确保不误农时。

瑞昌市水利局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把推进水利设施管理作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通过加大力度开展检查,落实整改措施,研究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管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在资金监管方面,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根据工程进度,实行报账制、政府采购制,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坚决杜绝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和材料款。

项目建设,质量是前提。瑞昌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突出“”、“”、“”、“”、“”、“”等六个字。将严管理、严程序、严验收等环节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把真抓实干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把项目建设成领导满意、群众称赞、验收叫“”的工程;争分夺秒、倒排工期、科学安排、抢抓进度,全力克服冬季施工各种困难,确保工期不推迟、不延后;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力争使一条条渠道、一座座堰坝成为贯穿田间地头的放心渠、结实坝,成为农业生产夺丰收的坚强后盾;切实加大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联系,维护好施工环境,保持良好施工素质,建好惠民工程。
  我们还组织参建单位到小农水建设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创造性的消化吸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攻坚。尤其是斗门、分水口、压条和坝外式放水口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结合工程实际,优化设计方案,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新产品、新工艺使群众使用管理更加方便,深受欢迎。 

      六、服务民生显效益 
  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一是提升了用水效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区田间渠系配套齐全,输水通畅,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7.7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1300万立方米。二是提高了经济效益。项目区年新增粮食产量419万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实现产值883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平年增加纯收入100余元。三是化解了用水矛盾。项目实施后,实行统一调度管理,既减少了水事纠纷,又提高了灌溉效益,缩短了灌溉周期。解决了群众一头忙生产,一头忙放水的难题,达到了省工、省时、省钱的目标。同时,融洽了“鱼水关系”(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通过渠道硬化,改变了渠道周边以往的脏、乱、差状况,减少了水土流失,节约了占地,呈现出柳青、岸绿、渠畅、水美的靓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