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推进秀美乡村发展升级

27.12.2016  11:35

    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瑞昌市铜岭生态农庄获评“全国休闲渔业基地”“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武蛟万亩油菜旅游观光每年吸引赏花游客达10万人次;庐山花海农业文化生态游未正式运营就引来游客近万人次……近年来,瑞昌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集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农民富裕、乡风文明的秀美乡村,持续推进秀美乡村发展升级。该市先后荣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油料生产奖励重点县(市)”等称号。

  农业强,突出生态之美

  走进该市南阳乡江家岭村小组,只见吊水崖瀑布如珠玑四溅。据村民说,最多时一天有2000余名游客来此生态游。这里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2014年入围“江西十大文化古村”。

  瑞昌市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为美,用心呵护自然山水,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注重生态涵养,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2%。深入推进一江两湖七河“河长制”落实,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塘整治、水源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有效加强水体保护。充分利用农村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依山就势、近水添景,使农村更具田园风光,更具山村风貌,更具水乡风韵。推动新农村建设升级,5年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点400个,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着力打造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县(市)。

  瑞昌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油料产量创历史新高,获评全国油料生产大县。5年来,该市新建蔬菜基地9000亩、白茶基地1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山药种植1.5万亩;“瑞昌山药”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0个。此外,该市争取资金9913万元,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快速推进赛湖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示范园建设。

  农村美,留住乡味乡愁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去年,瑞昌市投入130余万元建设横立山乡芦塘村杨泉新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对村里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栽植桂花等各类绿化树木,种上了小山竹,新建了候车亭。

  “十二五”期间,该市累计投入2.5亿元,完成470公里县乡村三级道路建设改造,瑞南线、双黄线改造竣工通车,立肇线改造稳步推进;筹资1.5亿元,改造灌溉面积18万亩,整治山塘319座;投入3亿元,完成65座水库除险加固和4条中小河流治理;整合资金13.8亿元,推进码头、赛湖等7个重点乡镇镇村联动建设;完成造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9%;码头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南义、范镇等8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该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乡土味道,彰显乡村人文,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遗址、古树木和传统民俗等乡村符号,彰显农村特色元素,最大限度地留住乡俗、乡味、乡愁。

  农民富,铺就富民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0多年前,该市武蛟人何雪平还是一名收购鸭蛋的农家小贩,如今她创办经营的溢香农产品公司,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像她一样,瑞昌有许多本地农民和外来创业者都实现了致富梦想。

  瑞昌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该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先后投入5.4亿元,扎实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19个贫困村、1.0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该市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364个新农村点建设,实施“一事一议”项目533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此外,该市推进农业人口城镇化,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让农民有尊严地变成新市民。

  该市还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该市巩固粮棉油、畜牧水产等传统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同时,重点建设山药、油茶、茶叶、果业等一批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建成3个万亩蔬菜基地、3万亩山药种植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农业增加值达6亿元以上。该市还加快庐山花海、铜岭双遗址公园、秦山旅游综合开发等旅游项目建设,挖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宝贵资源,依托河流水库、山形地貌等自然风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文化旅游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力争到202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30亿元。

(来源:江西日报 练炼 张功和 雷勉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