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春风送暖助力返乡就业创业纪实

10.03.2015  17:36

巢暖引得候鸟归——瑞昌市春风送暖助力返乡就业创业纪实

    新华网江西频道3月10日电 (费伦锋 洪秋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早春的瑞昌,生机勃发,绿意盎然。踏着春的脚步,广场前、社区内、企业里……,一台台新春招工大戏正在火热上演。

    柯金玲,一位90后的姑娘,通过春风行动,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像她一样,这个春天,又有近万名外出务工者选择了家乡。

    近年来,瑞昌市唱响经济发展“好声音”,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和创业。丰厚的工资待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企业人性化的管理,还有那浓郁的思乡情结,成了越来越多“候鸟们”留下的理由。

    求职者说:在家就业也不错

    “在外面漂着,总是惦记着家里,看到招聘会现场有这么多企业在招聘,可选择的岗位又多,我们夫妻俩决定留在家里找工作。”家住瑞昌市桂林街道大塘村的柯金玲具有多年酒店工作经验。春招会上,一入场就被某企业相中,当场签定了就业意向协议书,她老公也很快在园区企业找到了适合新工作。

    52岁的瑞昌乐园人柯美木有着木工手艺,20多年前就在福建打工,两个儿子长大后,也都在那边进了厂。按理说,他可以在福建工厂多干几年,可这次老柯不愿意出去了:“年纪越来越大,想在老家安定下来,何况家乡企业待遇挺不错。

    返乡务工人员中,还有一批拥有高等学历者。36岁的严新桥就是这样一位,大学本科毕业后,就一直在广东打工。今年春节期间,通过劳动部门的牵线搭桥,他在码头工业城某大型企业实现了再就业,他笑着告诉笔者:“在家就业也是不错选择,这边一年也有5、6万元收入,与广东相差不大,还可以照顾到家庭,一举多得。

    今年43岁的聂小林应聘某钢结构公司,有着电焊工手艺的他一直在广东、深圳等地做事,他这样讲述自己选择家乡企业的原因:“家乡的工资待遇虽然和沿海有些差距,但是小城乡市生活成本低,又不需要租房子,压力小还可以顾家,权衡一下利弊还是在家好。

    家乡企业:多措并举纳人才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撑因素。瑞昌市众多企业自然深谙这一道理,通过多种途径吸纳返乡务工人员中的适用人才,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理文造纸、理文化工、亚东水泥、立信集团……这些大型企业或集团在吸纳适用人才方面做足文章,丰厚的待遇,良好的环境,赚足了求职者的目光。在已招聘员工和管理人才中,瑞昌籍务工人员占到相当比重。年前的专场招聘会,这些大企业和集团再次受到大家的青睐。以理文造纸为例,该公司拟招聘11名不同岗位员工,截至目前,签订就业意向书的近50人,其中不是返乡务工姣姣者。

    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招数。在人才招聘方面,小微企业也不甘落后。落户于瑞昌市经开区的亚欧家私是一家主要生产沙发和床具的小微企业,此次拟招聘技术工和导购员10多人,除在工资待遇方面提供保障,工厂和众多园区企业一样,为员工购买了“五险”,提供免费住宿和优惠用餐,平均月薪5000元更是吊足了求职者的胃口,受到了众多返乡务工人员的亲睐。

    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找准定位,亮出绝招。瑞昌市溢香农产品公司近100名员工中,下岗女工和留守妇女占到90%以上,此次招聘目光仍盯在这两个群体。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张晓说:“我们打算招聘30至40名新员工,依照目前趋势来看,应该很快就能招满!

    相关部门:栽好梧桐凤自来

    春季招工期间,瑞昌市劳动就业部门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编制发放企业用工信息5万份,在乡镇村组主要路口悬挂张贴招聘信息喷绘1000余份,做到送岗上门,服务到家。同时派出三个小组带着招工信息赴广东、福建、浙江等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进行宣传。当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公布就业信息212条,宣传栏公布信息679条。同时,不断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更新相关信息,做到点击登录、信息共享,多措并举,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月14日的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有如春运一样火爆,实现了开门红。当天,共有47家企业入场,涉及房地产销售、缝纫工、收银员、导购、电气技术员、仪表技术员、叉车司机、电器维修员、保安等各类工种,提供就业岗位5117个,吸引了3000余人参加,达成就业意向1347人。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搞好就业反哺创业,这是瑞昌市就业部门总结出来的经验。2014年,瑞昌市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60余期,参加培训人员8534人。通过政策激励,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荐、小额信贷、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132名大学生走上了创业路,第一时间获得创业贷款1426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就业创业培训,让返乡人员提高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为他们入企进厂充实了“本钱”,涨了“身价”。同时,教育部门出台政策,优先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消除了返乡人员的后顾之忧。

    春风行动中,一场场招聘会别出心裁,架起了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这些招聘会平台大、岗位多、时间长,既为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又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做起了“保姆”,当好了“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