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最是一年春好处

25.11.2013  12:12

  今年以来,瑞昌市紧紧抓住“打造‘双核’、做大九江”发展机遇,强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发展战略,市域经济再上台阶。

  面对新的召唤和挑战,瑞昌市委、市政府致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提出“到2017年,将打造三个百亿企业,培育四个百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力争达到1100亿元”。

  秀丽的江畔城市瑞昌,充满着生机、活力与期待。

  沿江大开发汇聚正能量

  行走在码头工业城,人们总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条17公里长的长江大道伴江而生,向两头的天际不断延伸。在它的里侧,理文造纸、理文化工、红木产业园、亚东水泥……一个个重大项目或企业厂房林立、毗邻而建,犹如颗颗夺目珍珠,镶嵌于长江之畔。

  今年以来,瑞昌市继续推进沿江大开发战略,项目推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沿江板块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能量。据统计,该市已有10个项目列入省重大调度项目或重点工程。

  今年,理文造纸一期、理文化工一期、亚泥水泥五期等项目相继投产,使瑞昌市巩固了拥有全省最大港资企业和最大台资企业的地位。同时,投资36亿元的红木产业园、10亿元的海底电缆、5亿元的蓝谷新能源等项目,均在加速厂房建设,投资百亿元的西矿铜业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的崛起,让瑞昌发展充满了正能量。

  承接大项目,需要大平台。该市去年启动的“两大新区”建设正快速推进,目前已累计完成征地2万亩,完成了总投资3.6亿元的3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投资8亿元、总长28公里的两大新区12条道路年底有望全面通车。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该市投资5亿元建设的长江大道东段和西段年底全面竣工,完成理文集装箱码头、理文散装杂货码头、亚泥码头6个泊位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和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营,日供水6万吨的长江地表水厂明年春节前可投入使用。

  城市大建设绘好“山水画

  10月25日至26日,省级园林城市考核组来到瑞昌,大家对这座城市近年来的变化赞叹不已,称赞瑞昌“城市建得有气派、有品位,非常不错”。

  该市紧紧瞄准“中等城市”定位,致力城市大建设,城建成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无论是建成区还是新建区,处处充满着人气和活力。瀼溪河南岸,5.3平方公里的大唐新区正在城市版图上快速浮现,两个投资3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林安物流、庐山花海及庐山国际建筑博览园正快速推进。

  城市建设需要产业支撑。该市加快推进总投资130亿元的11个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投资各超10亿元的中央商务区、广场综合体、财富汇融大厦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让人感受到这座年轻城市的强劲发展势头。

  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新人民医院主体工程竣工,体育公园年底投入使用……一批优化城市功能的大项目快速推进,映衬着该市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投资500万元建成的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更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统筹大发展唱响合奏曲

  “行走在瑞昌,见证的是发展,感受的是城市魅力。我为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感到骄傲和幸福!”2013届高三毕业生胡竞文参加城市体验活动后,在文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瑞昌在繁荣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算好一本本民生账,唱好一支支合奏曲。

  无农不稳。该市今年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千亩以上产业基地达到29个,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该市启动了6个重点集镇、6个中心村和30个自然村镇村联动建设,基本完成66个新农村点建设和高速公路沿线7个行政村、8个村庄的提升试点工作,并完成了立肇线改造工程13.3公里路段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市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40人,城镇居民就业率达99%;安置困难群体就业52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同时,已对城乡学校、医院全部扩建或新建,居民就学、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此外,启动了1400套公租房、600套廉租房和2.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将进一步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开明开放的瑞昌人,正奋力起航、扬帆追赶。

  曾宪利熊安群本报记者练炼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