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解决高山聚集区村民饮水难题 探索六种模式实现三个改变

04.09.2014  12:16

  本报瑞昌讯 (记者何深宝)9月2日,记者驱车沿着弯曲的水泥公路盘山而上,来到瑞昌市大德山林场高源村,没想到海拔650米的山野深处,村民家家装有自来水。走进团庄组村民何金竹的家中,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水倾泻而下,何金竹高兴地说:“我们现在不用到七公里外的山洞里取水了,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用水还不用出钱。

  记者在高源村饮水工程项目现场看到,山腰上建有一个蓄水池,蓄水池下面建了一个净化池,这个蓄水池投入使用后,可解决200多人的饮水问题。“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打井打到了100米深仍然没有水,又没有水源,只有建蓄水池装雨水。我们在蓄水池里放置了木炭和河沙净化水质,然后让水流到三格式净化池再次进行净化,这样村民就能喝上放心水了。”瑞昌市水利局局长徐成在现场介绍情况时笑着说。

  瑞昌市去年严重干旱,许多高山聚集区村民饮水非常困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高山聚集区调研村民饮水难问题时,亲眼目睹了村民的饮水情况,深有感触。“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再难也要解决高山聚集区村民饮水难问题。”瑞昌市领导很快达成共识。此后,该市组织人员对高山聚集区饮水难的问题专门进行调查摸底,发现高山聚集区有7.2万村民饮水困难,涉及16个乡(镇、场)、54个村、177个自然村。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市把解决高山聚集区村民饮水难问题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成立了领导小组,采取“四个一部分”的方式筹集资金,即市财政安排大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乡镇配套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计划筹集资金2496.5万元,用两年时间解决高山聚集区村民饮水难问题。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多方筹资、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各村组人口分布、水源条件、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工程投资、运行效果和管理成本,探索出六种模式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即集中供水型、自流引水型、泵站扬水型、无塔式自动供水型、储存雨水型和挖井找水型。

  “瑞昌市已探索出了六种模式,不管是有水源的,还是无水源的高山聚集区,都可以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瑞昌市副市长程世贵颇有感触地说,“目前已完成了93个项目,惠及4万多人。另外84个项目今年10月启动,明年9月全部建成,将惠及3万多人。

  该市高山聚集区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实现了三个改变,一是改变了干旱就靠消防车、洒水车送水的情况;二是改变了村民每天早晨挑水的状况;三是改变了高山聚集区水质,村民喝上清洁、卫生的放心水。

  建好还要管好。该市制定了《瑞昌市高山聚集区人畜饮水项目管护办法》,建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农村理事会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机制,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让村民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