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期待更多的官员登记骨灰撒海

02.04.2014  11:13

  骨灰撒海这一生态殡葬方式已逐渐被公众接受。今年,预计骨灰撒海数量逼近2400份,比去年整翻一倍;登记情况显示,今年首次出现3名司局级干部登记骨灰撒海。(3月31日《法制晚报》)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向来是很讲究,不仅要体现对逝者的尊重,而且还得给后代好的风水,而土葬被视为最佳选择,埋入土中接地气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因而,不论有钱没钱,都要找块安身之地。

  由此毁林造墓,毁田建墓等等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坟墓用地的数量越来越多,一块墓地看似占地不多,几代十几代的延续,需要占地的面积不断的增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每年全国死亡人口大约890万人,按每个墓穴1平方米、消耗石材0.125立方米计算,一年得占用多少土地,要消耗多少石材?

  “斯人已逝,万般皆空”,对故人进行安置是为了寄托哀思,“让生者安心、让逝者安息”,而安葬并非就是土葬一种,利用生态葬更能加深寄托之情,尤其是撒入大海更为简捷,展现大海的宽阔之意,又使后人思绪万千,从生态葬形式看,海葬为最佳方式之一。利用近海的优势,将骨灰撒海不仅增加了葬礼的隆重,而且对个人也减轻了不小的负担,更主要的是,不占一寸土,不用一寸地,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

  骨灰撒入大海是新举措,也是传统观念的一种转换,要转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各级官员应带头,官员是生态葬的鼓励者和推广者,要求他人参与,首先自己应该带头,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规定:党员、干部都应当带头实行生态安葬,积极参与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坟头。官员带头更有助于生态葬的推动,有利于缓解“死不起”的难题。

  在现实中已经有过重要领导带头骨灰撒散,但是中低级官员进行登记和参与其中的并不多,此次3名司局级干部登记骨灰撒海是个好的开端,但愿有更多的官员能参与其中,以促进生态葬的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