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儿童之争,家长莫为此大动干戈

22.11.2013  10:25

  孩子之间互相嬉戏打闹本是一件常见的事儿,可西安汉城东路西正小区位爸爸却当了真。看到儿子和小伙伴争抢玩具时哭了,他却认为自家的孩子受了“欺负”,上前替孩子“出气”,打了两下对方孩子的屁股。这下对方孩子的家长也“坐不住”了,两人一时话不投机大吵起来。(11月21日《西安晚报》)

  这位爸爸或许是爱子心切,不容许自己的孩子受一丁点欺负。然而,同是天下父母心,旁人自然也不愿看到她的孩子受欺负。儿童之间有争吵打闹很正常,倘若父母们忍不下孩子受人欺负这口气而大动干戈,不仅没有必要,也在不自觉中传递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处事方式。

  在笔者看来,儿童之间的纠纷理当由儿童自身来解决。父母可以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但绝不该替代儿童去解决问题。当前很多家长“爱子之心”过了头,不论自己的孩子是否做错,都抢着要替孩子出头。在大人看来,这似乎是在为自己孩子挽回面子,但儿童哪里懂得这些。看见父母的强势能解决问题,儿童自然会对其他儿童强势;看到父母的暴力能解决问题,儿童自然会形成攻击的性格。儿童的行为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紧密相连,其日后的处事方式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哪里学来的。

  再者,儿童学会处事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开始其往往会以简单粗暴的行为处事,但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儿童便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处事方式。正确处事方式过程的养成需要儿童的亲身参与,这就意味着父母应当放手让孩子去自行解决问题。成年人的包办或许能够迅速有效的解决问题,但这种解决问题的经历是成年人的,而非儿童的。只有给儿童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其行为方式才会逐渐趋于理性。因而,放手让儿童自行解决问题,哪怕儿童自己的解决方式并不公正,但父母也应当予以接受。这一次儿童会吃亏,下一次就会避免这样的处理方式,如此一来,儿童便成长起来了。

  当然,让儿童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父母们无事可做,父母应当告诉儿童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常识,但要让儿童自行判断选择哪一种处事方式。对于儿童的错误选择,父母可以进行指导纠正,以帮助其尽快建立起良好的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守护者,但不是包办者。该儿童自己走的路,父母应当学会放手,这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