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起生态保护公益诉讼 建立行贿犯罪人曝光机制

25.05.2015  15:33

  核心提示

  5月22日,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和解读其出台的《关于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江西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共分6大部分20条,对全省检察机关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部署,并提出了五项创新举措,引导全省7000余名检察人员准确把握自身的职责使命和角色定位,积极作为推动全省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为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主动作为服务全省经济发展

  “全省检察机关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在服务发展上主动作为。”5月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省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熊国钦介绍,《意见》要求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坚决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同时,着力服务和保障民生,加大对涉及民生民利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刑事犯罪,深入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坚决惩治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犯罪,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意见》还要求全省检察机关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依法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全力服务老区扶贫开发,严厉查办扶贫攻坚工作中的职务犯罪,为推进扶贫项目保驾护航。

  启动试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对于备受社会关注的司法体制改革,《意见》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会、检察系统司法责任制、检察院领导干部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检察院经费保障等改革试点,为全面推行司法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同时,全省检察机关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深化检察改革意见,积极应对检察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对侦查机关指定管辖的监督、完善对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后改变原审判决裁定职务犯罪案件及判处缓刑、免刑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等改革任务。

  深化检务公开,重点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完善拟作不起诉案件和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积极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促进提高侦查、起诉案件质量。

  紧扣任务推进法治江西建设

  《意见》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意见》,积极推动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法治江西建设的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任务,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着力在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在保障社会公正方面,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重点监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突出问题,依法严肃查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探索建立非法证据调查核实机制、建议更换办案人员制度和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制度,健全冤假错案防止和纠正机制。

  在促进社会诚信方面,依法打击各类失信违法犯罪,强化对涉及市场准入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法律监督,推动形成诚信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管理秩序;在维护社会秩序上,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突出打击恐怖、黑恶势力、严重暴力、毒品等各类危害安全的犯罪,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

  4个月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34人

  发布会上,省检察院公布了今年1至4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417件645人,其中大案351件,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案34人(厅级5人)有罪判决224人,同比上升8.7%。

  熊国钦介绍说,全省检察机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查办领导机关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坚决查办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岗位的职务犯罪案件,积极查办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渎职罪案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同时,深入开展打击行贿犯罪专项工作,加大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强追逃追赃工作,严格依法没收逃匿、死亡腐败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其他行政执法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查,形成反腐败合力。

  探索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的一张名片。此次新闻发布会上,省检察院提出了5项创新性工作举措引起关注,首次正式宣布将探索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通过设立专门检察机构,加强与环保、林业等生态保护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健全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共同预防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形成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合力。

  针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在刑事司法手段无法追究,行政主管机关怠于履行职责,或者没有其他适格主体提起诉讼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将探索提起生态保护公益诉讼,直接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今后,全省检察机关在办理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对因犯罪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结果进行补偿或补植复绿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意见》中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渎职犯罪案件也提出了治理办法——探索建立督促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违法行为予以追责,促进依法行政。

  另外,《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行贿犯罪人曝光机制。对经过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行贿犯罪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外,一律将主要案情、行贿人姓名等情况在媒体上公开,增强打击效果。同时,完善行贿犯罪记录和档案查询制度,推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在行政管理、社会治理、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文/图 姚卫东 蔡秀珍 新法制报首席记者徐小勇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