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个专项规划获批

09.09.2015  21:31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9日电(蓝单)9日,本网从江西省发改委获悉,宜春市委、市政府编制了《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获得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批复。据了解,这是江西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首个专项规划。

    探索绿色崛起的新路

    昌铜高速公路是连接中部地区南昌大都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沿线途经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四县,区域国土面积达65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8.1万人,森林覆盖率达75.1%,是江西生态最优良的地区之一。但同时也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相对偏小,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偏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现实情况。

    2014年,该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2亿元,三产比例为17.4:52.4:30.2,服务业比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47.57亿元,占宜春市的17.4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648元和9850元,均低于宜春市和江西省平均水平。

    宜春市依托昌铜高速沿线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生态资源突出的优势,率先提出建设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通过打造“金桥”、“金牌”、“金山”三大工程,突出抓好环境保护和治理、抓好绿色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景观带、生态经济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田’。”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宋迪维表示,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对于探索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宜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志平表示,为促使昌铜高速沿线四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后发式”赶超发展,宜春市政府已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昌铜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后,宜春市政府就根据工作需要,安排资金5000万元,设立了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发展基金,用于项目启动与工作奖励。此外,还下发了《宜春市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封山育林实施意见》,对四县境内天然阔叶林实施全面禁伐,完成封山育林38.8万亩,新造林7830亩。

    届时,昌铜生态经济带将抓实了“产业”这个根本,把靖安、铜鼓打造成有机农业示范县,把奉新、宜丰打造成绿色有机县。创建了形成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有机农业带。到目前为止,靖安县已建成有机农产品转换基地23万亩,铜鼓县70%的耕地进入有机转换期,奉新县总面积50万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全面启动,宜丰县潭山、天宝等有机农业乡镇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同时,四县还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竹加工、硬质合金、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截止目前,四县有上市企业8家,引进上市企业15家,已申请上市企业17家。

    此外,“四县”还将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升级版”。突出了“旅游”这个特色,大力培育生态旅游,突出发展生态旅游、禅宗文化、健康养老和户外运动,培育“青山丽水养眼之旅”、“温泉美食养生之旅”、“禅风竹韵养心之旅”,以及“生态探秘之旅”、“乡村田园休闲之旅”、“赣西文化寻踪之旅”等旅游特色精品线路。

    2020年建成生态美、人民富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根据《规划》,昌铜生态经济带在发展目标上,将分为两个阶段:到2017年,区域开发初具规模,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高效低碳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建设产业联动发展的生态产业集群、功能完备的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全面建成经济实力较强、体制机制灵活、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空间布局上,分为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三大类。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控制开发区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集约开发区主要有“四点八园一带”的产业格局和“一带四组团十强镇”的城镇格局。

    在产业升级上,着力构建高效低碳产业,农业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转变为导向,培育具备地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打造昌铜高速有机产业带;工业主动有序的承接产业转移,重点促进纺织服装、竹加工、陶瓷、环保电池四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突出以生态旅游为核心,加快发展养老养生产业,积极培育物流产业,力争到2020年,区内旅游业总产值占宜春市旅游业总产值的38以上%。提出了绿色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提升、健康养老养生、传统产业升级等十大方面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