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13.08.2014  22:39

  ●詹慧珍

  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及其周边平原地区为主。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这一区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交通、通讯发达,辐射力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突出。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质就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工业反哺力不强,城市带动力不强,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济总量仍偏小,原本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省份,在上游山区因管理不善,滥垦乱伐,森林丧失,草地破坏,水土流失愈演愈烈;在赣、抚、信、饶、修五河流域中游,水质污染严重,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在下游湖区,湖泊萎缩、生态退化、湖盆淤积,蓄水调洪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频繁,地方病(血吸虫病)肆虐。据新华社南昌去年报道,鄱阳湖于10月19日跌破10米的枯水位大关,提前进入枯水期。专家对过去50多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后认为,新世纪以来鄱阳湖枯水发生时间呈逐步提前趋势,这将对鄱阳湖湿地植被生长以及候鸟与野生鱼类越冬造成影响。

  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生态宜居的鄱阳湖城市群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以鄱阳湖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设绿色屏障,增强环境容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省会南昌为核心,区域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5个中心城市为重点,形成以点带轴、以轴促面的城镇集群发展模式。推动鄱阳湖城市群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推广生态经济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以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为根本,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路径,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依托山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开发特种水产、有机绿茶、特色果业、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优质生猪和水禽等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实现区域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建设优势农业集聚区和优质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实施新增优质稻谷生产、优质油料建设工程、优质油茶建设工程、果业产业化工程、绿茶基地建设工程和鄱阳湖水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等项目。

  三、创建新型工业体系,打造我省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成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要创建一批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拓展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空间。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严格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将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入园”工程,通过科技机构入园、科技政策入园、科技项目入园、科技服务入园和科技人才入园,让全省各类园区成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汇集的新高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拓展金融服务。建设三清山5A级旅游景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等。

  五、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开展水资源取(使)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机制;创造条件设立南方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为主要特色的技术交易市场。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推进城市改革试点和省级低碳发展试点县项目,把萍乡和景德镇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南昌作为全国低碳经济发展试点、共青城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样板试点,新余市作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