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看武宁]依托生态环境发展农业 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19.08.2015  16:24


武宁县依托生态环境发展农业 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武宁县依托生态环境发展农业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18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年前,杨洲乡村民樊江宁砍一棵树翻几座山,一天赚20元钱。如今他投身现代农业,种植的红心猕猴桃每斤市场价高达25元。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武宁县杨洲乡森峰村的樊江宁的红心猕猴桃基地,看到的是一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融共生的美好画卷。而这里以前是冷浆田,只能种一季水稻,亩均收入不过300元,村民只能靠砍树赚点钱贴补家用,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樊海宁就是其中一个,无奈外出打工。

  然而,近年来,武宁县因地制宜引导生态高效农业开发,把生态农业作为全县重点支持的六大产业之一来抓,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拥有了一流的资源基础、强力的政策支撑、良好的创业环境,让许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外地客商纷纷看好武宁,投身生态农业开发。

  因此,樊江宁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在经过一番考查,樊江宁发现森峰村最适合种值红心猕猴桃。“红心猕猴桃对环境要求很高。”在樊江宁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有着40年经验的技术专家朱润生告诉记者,这里气候、温度很好。

  记者看到,樊江宁的红心猕猴桃基地,仅种植一年的猕猴桃已挂果。“红心猕猴桃丰产后一亩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当地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到基地做农活赚钱。”樊江宁介绍,利用良好生态和气候条件种植猕猴桃,发展观光农业,每亩收入超过以前种水稻的20倍以上,非常高效。


杨洲乡森峰村红心猕猴桃基地


罗坪镇长水村

  由于上天的恩赐让武宁坐拥良好生态,武宁的山水是醉人的,空气是甜的。面对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武宁人倍加珍惜。昔日靠砍树换钱谋生的村农已不再因全面禁伐而犯愁,而是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吃起了“生态饭”。

  罗坪镇长水村的村民卢咸成称,原来在外打工,一年背井离乡才几万元收入。后来发现许多外地游客来长水旅游观光,便回家开起了农家乐饭庄,年收入30余万元。

  据统计,截止目前,武宁县共落户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60多个。仅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新建千亩示范基地14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5个。昔日靠砍树换钱谋生的林农已不再因全面禁伐而犯愁,而是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依托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沈阳高兴地对记者说。


武宁依托生态环境发展农业 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记者手记

  初到武宁的人,会被武宁天蓝、水碧、山青、地绿的自然生态所陶醉,感叹上天对武宁如此的眷顾。了解武宁的人,则会被武宁人保护生态的超前思维和工作力度所折服,佩服武宁人在建设生态方面的大力作为。

  保护好是首要前提,建设好是基本要求,利用好是根本目的。武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呵护好良好的生态,坚持走绿色崛起的道路,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发展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人民幸福指数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