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活”经济——泰和旅游业渐入发展“快车道”

23.06.2014  18:25

近年来,泰和将生态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全县生态旅游业渐入发展“快车道”。截至5月,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4.98亿元,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和18%,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文化效应。

科学规划打造休闲旅游带。聘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赣江休闲旅游带发展总体规划,以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为契机,把泰和沿赣江两岸的蜀口洲、马家洲集中营旧址、白口城、快阁、武山等众多旅游景点优化整合,精心规划设计沿赣江水系,贯穿滨江公园、快阁、金滩古樟林、白口城遗址、蜀口洲为一体的赣江休闲旅游带。同时,推行“农家乐”等田园风情特色旅游,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消费,呼吸清新的空气,领悦原生态的风貌环境,感悟农家的乐趣,促进新农村建设;依靠“生态旅游活县”发展战略,打响“井冈之窗,乌鸡之乡,文化泰和,绝色家园”对外促销口号。

引进发展高效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立足辖区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深入开展产业招商,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走“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引进广东海通生态科技养殖有限公司、井冈山生力泰生物科技公司、宏泰综合养殖场、泰丰正生食品厂、福林酱业有限公司、永和实业、泰良油脂等农业龙头企业15家。注册成立海通生态科技养殖有限公司、井冈山生力泰生物科技公司、宏泰综合养殖场、泰丰正生食品厂、福林酱业有限公司永和实业、泰良油脂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

建设生态旅游集散地。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园区建设,现已规划建设了碧溪三峰蓝莓基地200亩、养宝灌溪生态农业示范区7000亩、佳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3000亩、苑前白花菜种植基地400亩、双孢菇基地500亩、武山桑果基地10000亩、塘洲珍稀观赏竹种植基地150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瓜果、蔬菜等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基地15个,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66个,蓝莓、井冈蜜柚、大棚玉麟西瓜、吊瓜、竹篙薯、马铃薯、白花菜、双孢菇、桑果、观赏竹等已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

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在建好基地的同时,深入实施“品牌惠农”战略,走“产业化龙头带基地、标准化生产出精品、生态型产品创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引进一大批名优林果与蔬菜新品种,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叶面喷施富硒微量元素肥料等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注重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群众由农产品生产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全县认证“三品”36个,泰和乌鸡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茶油、柑橘、大米、茶叶等省著名商标13个,有2个获中国驰名商标;1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唱好观光旅游文化戏。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生态观光旅游建设,通过深入挖崛泰和特有文化资源,建成泰和白口城遗址、府山城遗址、西昌城遗址、金山岭遗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白云山战斗指挥所等红色文化旅游基地6处,建成快阁、龙头山塔、杨士奇墓、革命烈士陵园等传统文化旅游基地4处。依托“大井冈”旅游线路,开展“日登井冈山,夜泊蜀口洲”,“游百里赣江,赏乌鸡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旅游、乡村大舞台才艺展演等活动,唱好观光旅游文化大戏,以文化活动推动全县生态观光旅游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互利共赢。(黄扬海)

来源:井冈山旅游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