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如何 政府每年报告
31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将表决《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决议(草案)》(以下简称《决议(草案)》),这也是我省首次由省人大通过决议推动国家战略实施。这份决议中有哪些亮点?记者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屠永发进行了解读。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当前,全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和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我省又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为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谈及《决议(草案)》的重大意义,屠永发用四个有利于进行了概括,“有利于提升我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有利于巩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屠永发说,为举全省之力实施这一国家战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决议(草案)》,动员全省上下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面落实好国家六部委批复的实施方案,确保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如期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重大意义。
省人大通过决议推动国家战略实施
屠永发说,由省人大通过决议推动国家战略实施,这在我省是首次,本身就是一个亮点。而且,这是我省第一个涵盖全省全境的国家级发展战略,这个战略使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了全国第一方阵,有利于推动江西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这也是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的。
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决议(草案)》中有一条内容,就是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一湖五河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成为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踩不能碰的“高压线”。
“同时,也改变了干部考核方式,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例如,过去干部提拔主要是GDP政绩观,现在《决议(草案)》里提到领导干部政绩里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指标是否达标,如果没达标,也是不够格的,这就迫使干部在今后工作中、在经济发展上要多考虑生态环境的建设,比如是不是影响了生态环境,是不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达到了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屠永发表示,此外,还将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唯GDP至上的局面,这也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报告制度
“《决议(草案)》中还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屠永发解释说,这种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报告制度的建立,也就是要向社会公开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
屠永发说,《决议(草案)》本身具有法律地位,这次明确要求新闻媒体要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在草案修改过程中,也有代表提出,应该从中小学就开始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要从维护生态文明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所以应从中小学开始抓起。当然,最终的内容还要看31日表决后的《决议(草案)》内容。 (记者王欢、赵婉露)